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指导
【作者】 胡顺艳
【机构】 (新疆奇台县第二中学)
【正文】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一种文类。写人类记叙文是指以真实人物为写作对象,来表现真实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品质的一种文体。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会写,可事实上,很多学生却在记叙文写作上存在种种问题。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记叙文写作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教呢?
一、教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写作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想抒发的感情表达出来。“说真话”是第一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七至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我们在写作中,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写人记叙文里,总是把中心人物塑造得完美无缺,以自己想象的形象来刻画人物,这就失去了真实性,看似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但在学生笔下却显得那么生硬与模式化。于漪老师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由此可见,在写作中说出来的话不能是假话、空话、套话。如何写人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人物只有真实、鲜活,才能在文章中“立”起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抒真情”在写作中亦是很重要。文中有“情”,才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怎样才能抒发真实的情感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有关母亲的几件事,都和“我”有关,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落泪。因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字一句都出自他刻骨铭心的感受,所以才写得如此感人肺腑。
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真”起来,多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要呵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想的热情和愿望,降低他们的写作门槛,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写作。学生的写作天窗打开了,他们心灵世界也就敞开了。
二、教学生正确选择写人的角度
在写人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学生选好写人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因此,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典型的、最刻骨铭心的事例,而且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选择了“背影”这一视角,因为“背影”是他一生最为感动的一个点,也是让他改变对父亲认识的一个点。在文章中,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尤其是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百般的怀念。
在写人记叙文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所写人物的特点、富有个性的言行,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个性的视角,这是让学生写好写人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教学点。以杨绛的《老王》为例,在选材上,该文只选择了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老王给“我”家送冰块;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看病;老王临终前亲自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虽然是三件小事,但是足以反映所写人物美好的心灵,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借此让学生明白,写人并不一定要选择大事。该文叙事详略得当,对“送冰块”一事,是简笔勾勒,顺带而写;对“送钱先生去医院看病”一事,加重了笔墨,是有意为之;对“老王临终前亲自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更是浓墨重彩,凸显人品。借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人时对所选的事详略得当的安排,能够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三、教学生人物的描写技法
写人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技法,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这里谈到的“特殊的印象”,就是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写作中的人物塑造,就是要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从个性细节描写入手,让人物鲜活、丰满起来。以马及时的《王几何》为例,在文中,王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方头大耳”的外貌、“矮胖结实”的身躯、“挤进门”的动作,“像一尊笑面佛一样”、“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作者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同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把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胖”勾勒出来了。文中多次描写王老师的“笑”,“哑笑”“微笑”“双目含笑”“眉开眼笑”,相应地,学生也多次哄堂大笑,气氛活跃。他的语言并不多,但“言为心声”,他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起的绰号。天哪,本人太喜欢这个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当面喊我王几何……”这样赢得学生热爱的风趣幽默的有个性的老师形象就出来了。
又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动作、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莫泊桑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在其中插入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即抒情或议论,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四、教学生勤于修改,切实提升作文水准
提升学生写作写人记叙文的能力,仅仅靠方法指导和写作体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在写作体验基础上进行修改升格。因此,写人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进行修改。在平时的作文课中,一些老师都重视让学生在方法指导下进行写作体验,但在体验后大多只是让学生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或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作文修改与完善。学生不知道自己作文的具体亮点,更难知道所写文段的问题所在,这就让作文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有更大的提升。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上演后,大获成功。可是,他在台下看演出时,总觉得第五幕里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力量不够,没有把戏中人物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于是,他将这句话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改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是觉得不“够味”。后来,演员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这句话里的“是”改为“这”,顿时令他拍手称妙。后来,他不仅将这句话改定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将张逸生称作自己的“一字之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小说,也经常反复修改,像《复活》里的女主人公的肖像描写,甚至是改了二十多遍。
由此可见,任何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经过了作者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名人作家都是这样勤于修改、精益求精,更何况是初于写作的中学生呢?因此,作为教师应教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提升,同时还要教学生学会评判其他同学的作文。只有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思考,并从修改的具体过程中看到作文的提升过程,学生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写人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答案是多元化的,但我个人认为,不论教什么,都要遵循写人记叙文这一文体特点,从学生的写作实际需求出发,并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
一、教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写作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想抒发的感情表达出来。“说真话”是第一位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七至九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我们在写作中,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在写人记叙文里,总是把中心人物塑造得完美无缺,以自己想象的形象来刻画人物,这就失去了真实性,看似生活中真实的人物,但在学生笔下却显得那么生硬与模式化。于漪老师曾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由此可见,在写作中说出来的话不能是假话、空话、套话。如何写人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人物只有真实、鲜活,才能在文章中“立”起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抒真情”在写作中亦是很重要。文中有“情”,才能感染读者,引起共鸣。怎样才能抒发真实的情感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有关母亲的几件事,都和“我”有关,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读后令人落泪。因为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一字一句都出自他刻骨铭心的感受,所以才写得如此感人肺腑。
作为教师,一定要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真”起来,多鼓励学生敢于说真话,要呵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想的热情和愿望,降低他们的写作门槛,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能够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写作。学生的写作天窗打开了,他们心灵世界也就敞开了。
二、教学生正确选择写人的角度
在写人记叙文的教学中,教学生选好写人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因此,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典型的、最刻骨铭心的事例,而且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选择了“背影”这一视角,因为“背影”是他一生最为感动的一个点,也是让他改变对父亲认识的一个点。在文章中,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尤其是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那一回送行,整个过程,这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伤、父爱的真挚等都通过“背影”恰当地显示出来。背影,犹如电光火石,一下子照亮了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照见了他的灵魂;同时也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百般的怀念。
在写人记叙文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所写人物的特点、富有个性的言行,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个性的视角,这是让学生写好写人记叙文的一个重要教学点。以杨绛的《老王》为例,在选材上,该文只选择了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老王给“我”家送冰块;老王送钱先生去医院看病;老王临终前亲自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虽然是三件小事,但是足以反映所写人物美好的心灵,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借此让学生明白,写人并不一定要选择大事。该文叙事详略得当,对“送冰块”一事,是简笔勾勒,顺带而写;对“送钱先生去医院看病”一事,加重了笔墨,是有意为之;对“老王临终前亲自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一事,更是浓墨重彩,凸显人品。借此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人时对所选的事详略得当的安排,能够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
三、教学生人物的描写技法
写人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技法,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这里谈到的“特殊的印象”,就是人物的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写作中的人物塑造,就是要善于抓住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从个性细节描写入手,让人物鲜活、丰满起来。以马及时的《王几何》为例,在文中,王老师的出场与众不同。“方头大耳”的外貌、“矮胖结实”的身躯、“挤进门”的动作,“像一尊笑面佛一样”、“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作者在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同时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把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胖”勾勒出来了。文中多次描写王老师的“笑”,“哑笑”“微笑”“双目含笑”“眉开眼笑”,相应地,学生也多次哄堂大笑,气氛活跃。他的语言并不多,但“言为心声”,他说:“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起的绰号。天哪,本人太喜欢这个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当面喊我王几何……”这样赢得学生热爱的风趣幽默的有个性的老师形象就出来了。
又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作者善于抓住四位作家在肖像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描写他们的肖像、动作、语言。哪个作家在哪一方面最有特点,就着重写哪一方面。同时,莫泊桑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在其中插入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即抒情或议论,这样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四位作家。
四、教学生勤于修改,切实提升作文水准
提升学生写作写人记叙文的能力,仅仅靠方法指导和写作体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在写作体验基础上进行修改升格。因此,写人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进行修改。在平时的作文课中,一些老师都重视让学生在方法指导下进行写作体验,但在体验后大多只是让学生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或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很少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作文修改与完善。学生不知道自己作文的具体亮点,更难知道所写文段的问题所在,这就让作文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很难有更大的提升。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上演后,大获成功。可是,他在台下看演出时,总觉得第五幕里婵娟斥责宋玉的一句台词“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力量不够,没有把戏中人物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于是,他将这句话加上“无耻的”三个字,改为“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是觉得不“够味”。后来,演员张逸生建议郭沫若将这句话里的“是”改为“这”,顿时令他拍手称妙。后来,他不仅将这句话改定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将张逸生称作自己的“一字之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小说,也经常反复修改,像《复活》里的女主人公的肖像描写,甚至是改了二十多遍。
由此可见,任何优秀的文章,无一不是经过了作者反复斟酌修改而成的。名人作家都是这样勤于修改、精益求精,更何况是初于写作的中学生呢?因此,作为教师应教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提升,同时还要教学生学会评判其他同学的作文。只有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思考,并从修改的具体过程中看到作文的提升过程,学生作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写人记叙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的答案是多元化的,但我个人认为,不论教什么,都要遵循写人记叙文这一文体特点,从学生的写作实际需求出发,并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