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巧用游戏活动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作者】 吴得吉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王人学区第二小学)
【正文】针对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开启学生心智的生活资源,可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游戏,可以起到寓教于乐,乐中求教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近年来的课改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如何有效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以下一些体会:
一、课始——用游戏趣导课题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练习形式,课始游戏,效果颇佳。我在教学“认钟表”时,课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我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非常高兴,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给出谜面:“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听了很兴奋,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钟。我顺势诱导“你们想认识钟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给新课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
二、课中——用游戏化难为易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想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妨把新课中的难点部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逆向求和应用题时,内容比较抽象,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在讲这节课时,就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并明确提出,“谁在游戏中有新发现的,老师就奖给他一个红苹果。”学生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游戏开始了,我捉他们藏。在欢快的乐曲中,他们有的爬上桌子,有的则钻到讲台下却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捉到8个学生后,神秘地问:“你能猜出今天玩捉迷藏的同学有多少吗?”我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更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报出数来,“33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把捉到的人数和没捉到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了。”在大家的掌声中,许多孩子得到了红苹果。游戏做完了,过去我认为的说不清、难理解的逆向求和问题,在游戏中,被学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用自己明白的道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象征成功的红苹果被摘光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趣味化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进入“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境界,从而体验了数学的情趣化。
三、课尾——用游戏强化练习
在巩固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如果在这时能有效组织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经常组织学生玩一些“开火车”、“钻山洞”、“跳树桩”、“摘果子”等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加强了计算能力,提高了辨别正误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恰当的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趣,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游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低年级教师的青睐,但一味地追求游戏活动并非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游戏,使游戏真正为教学服务,我们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适应性。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全员性。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设计出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参与性。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
4、迁移性。在运用游戏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数学游戏活动教学给当今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针对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更生动、更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适当地把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游戏尝试运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始——用游戏趣导课题
一节课刚开始,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若把游戏引进课堂,可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引起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从而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在低年级教学中,游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练习形式,课始游戏,效果颇佳。我在教学“认钟表”时,课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的环节,让学生特别感兴趣。具体过程是这样的:我先问学生:“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学生非常高兴,齐声回答:“喜欢。”于是我就给出谜面:“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学生听了很兴奋,很快就猜出谜底是钟。我顺势诱导“你们想认识钟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这样导入新课,自然贴切,趣味大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同教师的教学交融在一起,给新课学习增添了不少情趣。
二、课中——用游戏化难为易
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要想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妨把新课中的难点部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逆向求和应用题时,内容比较抽象,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在讲这节课时,就设计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并明确提出,“谁在游戏中有新发现的,老师就奖给他一个红苹果。”学生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游戏开始了,我捉他们藏。在欢快的乐曲中,他们有的爬上桌子,有的则钻到讲台下却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我捉到8个学生后,神秘地问:“你能猜出今天玩捉迷藏的同学有多少吗?”我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更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地报出数来,“33人。”“你们是怎么想的?”孩子们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把捉到的人数和没捉到的人数合起来就可以了。”在大家的掌声中,许多孩子得到了红苹果。游戏做完了,过去我认为的说不清、难理解的逆向求和问题,在游戏中,被学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们用自己明白的道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象征成功的红苹果被摘光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我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样趣味化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进入“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境界,从而体验了数学的情趣化。
三、课尾——用游戏强化练习
在巩固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下降,注意力逐渐分散,如果在这时能有效组织游戏,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知识,减少错误,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经常组织学生玩一些“开火车”、“钻山洞”、“跳树桩”、“摘果子”等学生喜欢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快乐,而且加强了计算能力,提高了辨别正误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恰当的游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趣,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游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低年级教师的青睐,但一味地追求游戏活动并非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运用游戏,使游戏真正为教学服务,我们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适应性。游戏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全员性。在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设计出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参与性。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教师在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一旦发生错误,教师不应马上打断,而应在游戏结束之后才予以指正。
4、迁移性。在运用游戏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识,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数学游戏活动教学给当今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针对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更生动、更有趣的游戏情境中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适当地把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游戏尝试运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