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作者】 张 祎
【机构】 青海省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的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而学校教育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课堂教学是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最基本的场所。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内容涉及很广的学科,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造性的人格是当今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1.教师观念的更新
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造成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死记硬套,轻实践应用”的落后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进而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造。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少现成的知识,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学生应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穷追不舍”,用多种方法积极探索的引路人。但是,创造往往与失败同行,像法拉第探索“磁生电”的奥秘,苦苦工作12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后获得了成功。因此利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等,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要树立自信心,不能因做实验失败了,或学习成绩下降了而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去,新的曙光就在眼前。
3.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象,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比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动手、动脑,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4.对学生要加强物理应用能力的训练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训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一直以来,物理教育是以概念和物理基本原理,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物理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物理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生活脱离较远。长久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应用物理,不断创新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逐渐形成观念,形成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物理的头脑”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激发成功感和和自主评价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总是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好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蜡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罗鹏.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课堂教学是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最基本的场所。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内容涉及很广的学科,在创新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造性的人格是当今中学物理教育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1.教师观念的更新
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造成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死记硬套,轻实践应用”的落后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地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进而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造。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少现成的知识,问题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学生应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穷追不舍”,用多种方法积极探索的引路人。但是,创造往往与失败同行,像法拉第探索“磁生电”的奥秘,苦苦工作12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后获得了成功。因此利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等,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要树立自信心,不能因做实验失败了,或学习成绩下降了而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去,新的曙光就在眼前。
3.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象,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比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动手、动脑,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4.对学生要加强物理应用能力的训练
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用,训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一直以来,物理教育是以概念和物理基本原理,以及例习题的纯形式物理的模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物理高度抽象、高度严谨的枯燥形式出现,与实际生活脱离较远。长久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应用物理,不断创新就会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逐渐形成观念,形成意识。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用“物理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物理的头脑”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5.激发成功感和和自主评价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稍受点挫折,便缺乏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适时激发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在分析完基本原理、方法之后,我总是诱导、启发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并且及时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节内容之后,有意设置这样的问题:“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看应该怎么办?”我组织学生讨论,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天平测出质量,然后,采用“悬锤法”用量筒测出体积,就可算出密度。紧接着问学生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学生的思维马上又被调动起来,这时,好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方案:把蜡块的质量可用天平测量,测蜡块体积时,可以用手指或铅笔把蜡块压入水中。大部分学生纷纷展开了讨论认为他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的学生在肯定了他的方案后,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测蜡块体积时,手指或铅笔引起的体积变化比较明显,可用大头针把蜡块压入水中测体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主评价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发展和亲身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上官子木.创造力危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廖伯琴,张大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罗鹏.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