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之我见

【作者】 白晓琼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课程改革的大旗,是现代教育的方向。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学生要有良好的数学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下面,我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谈谈几点感受。
  一、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相应的技巧,还应该在大脑思维中形成科学的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必须要从早期的数学教育中开始实施,因为每个小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热衷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习惯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创造愉悦、轻松、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还要严格把握师生在课堂上的定位,分清主次关系,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会探究各类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况,注重数学知识的情景创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质疑,让学生在掌握一种思考问题方法时能尽量多地去思考,掌握解题的大致思路。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创新思维。论语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旨在强调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知识,对于隋况复杂的数学题目,小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质疑,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的方面。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遇到“不懂”、“不清楚”等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尽早解答学生质疑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尽量扩散学生的质疑点,增加数学知识的学习题材。例如,上到“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章节时,可先出题:“一根铁丝长24分米.可做成6分米的正方形,若把长宽改变后进行调整,改为长为9分米的长方形。而对于宽的计算,学生则运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包括:(6×4—9 x2)÷2=3(分米);6x4÷2-9=3(分米)。除了这两种方法外,学生经过思考后又得出6-(9—6)=3(分米),因为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由原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的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9~6)=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里拉出3Yt米,剩下的长度(6-3)=3(分米)则为长方形的宽。通过这种新型的创新进行计算,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逆向思维也是创新过程中需要积极重视的内容,其主要倡导从相反的方向去感悟具体的知识内涵。如:需要制作1000朵红花,计划25天完成,每天制作的是原计划的1.5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常规算法为:1000÷(1000÷25×1.5),但有的学生根据数学关系决定运用:25÷1.5。可见,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提高与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腾出一定的时间,创设“模拟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在模拟情境中学习新知。如教学“解决问题”时,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游泳池长25米,小明已经游了3个来回,他游了多少米?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来回”比较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在联系本上画一个游泳池,在本子上模拟游泳,并游3个来回。一会儿学生就有了正确答案。“模拟游泳”达到了“虽课已尽,但学习仍在延伸”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师除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面对现实问题,学生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探索解决方案,也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的根本所在。如在学校要举办“运动会”时,我给学生上了一节“学校运动会活动课”。学生对这个就在自己身边的题材很感兴趣,当教师提出在召开运动会中可能会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谈了自己想到的问题:(1)运动会几时开始,几时结束,一共经过多长时间?(2)共有哪些比赛项目?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参加?男生几人?女生几人?(3)每个比赛项目各奖几名?我们班能有几人获奖?……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事先考虑的并不完全一致,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捕捉学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于是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同学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此外,我教的学生都善于一题多解。有时一道应用题可以做一节课,学生争先恐后摆列算式,抢说思路。在教归一应用时,我和同学们列出了24种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关系。我们在课堂上要严格培养、帮助、指导,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培养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新课改的今天,只要我们做到不断学习新课改理论,改变陈旧、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自身角色定位,深入进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