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作者】 火小青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红星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在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全面改革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小学数学创新型教学理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降低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用生活化教学思路重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1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特点是年龄小、心智不太健全、理解问题比较直观等,所以对小学生的教学,学习兴趣是关键。但是数学又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实践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利用生活化的实例把数学融入在生活中。
  1.2增强小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把生活实例和数学融合,使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得到提升,还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发展,鼓励小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小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把数学思维贯穿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现实生活很多方面都和数学紧密相连,鼓励小学生自主寻找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探究数学意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助于小学生自发进行数学学习,把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可以为教师和小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数学教学更加轻松,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体现在,围绕课本教材,以“黑板+粉笔”的模式实施教学活动。小学生刚从家庭生活踏入学校生活,对学习还未形成成熟的认知,爱玩爱闹、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征全面爆发出来,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极容易被外界感染影响注意力,再加上课堂学习中的各种开小差,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普遍偏低。深入探究其原因,教学方式单一成为数学课堂失去魅力的核心因素。与小学生年龄特点不符的教学方式,使得小学生在学习中困难重重,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困难,就容易产生放弃心理,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不利影响。
  2.2学生学习被动
  学生学习被动,对应的是教师主导课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重在引导而非绝对主导。相对而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简单,且充满一定的趣味性,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教师不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包办”学生的学习,让学生难以从学习数学中发现乐趣。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展现,限制了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使得小学数学索然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3.1巧设生活情景,集中学生注意力
  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生在课间嬉闹,结束课间时间之后,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仍然停留在课间。如果教师无视学生注意力分散,一味实施教学活动,普遍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效率比较低等问题。为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巧设生活情景,使得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的时候,教师先用PPT展示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如汽车、飞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物体和图形形成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分发给小学生一些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卡片,要求学生用这些卡片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小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飞机等用图形卡片拼出来,并积极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在生活化情景下,小学生得到放松,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
  3.2营造学习环境,提供数学学习内容
  为促进学生学习数学,需要营造出生活化数学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耳濡目染,将生活和数学融合。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具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并诱导出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根据色彩学说,教室内的墙面天棚适宜以冷色调为主,这样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冷静思考。教师需要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多增加互动,互相协作来完成一道数学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上的学生数量不宜太多,过多使教师无暇顾及全部学生,极易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掉队,失去学习兴趣。虽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但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和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趣味教学,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亲自演绎生活中面临的数学问题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熟知数学知识,记忆牢固。
  3.3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考核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追求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在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施教学评价时,应该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整合多种评价方式,科学全面指导和评价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该使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得到增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并用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探究学生的学习状况。
  综上所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加强教学与学生是生活的联系,更能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本质,对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长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
  [2]赵冬寒.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