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 习惯养成与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 陈志惠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第二小学校


【正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些习惯,诸如听说习惯、写字习惯、阅读习惯、观察习惯、写作习惯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然后延伸到课外,在课外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强化和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定势。然而,怎样加强这些习惯和品德的培养呢?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新大纲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具,可谓写字的启蒙阶段,所以要特别注重认真写字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差、写字时不专心、不认真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狠下功夫,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强化训练。训练时,可从执笔的方法和写字的姿势入手,用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儿歌予以指导,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不仅字写的正确、端正、整齐,还能有效地预防近视、驼背等病症。在培养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时,先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写字用具的方法,在具体指导做,反复训练,及时总结评讲,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认真听话、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
  小语新大纲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十分看重,由此可见,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重要的训练内容,若训练得法,对于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听话训练时,要将教材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力求做到真切动听、有趣诱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加以适当的启发,使学生积极思考,才会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说话过程是思维活动转化为语言表达的过程,只有先想后说,即思维活动在先、言语表达在后、先打好腹稿、再表述出来,才能说得有条例,才能把想表达的意思叙述得清楚明白。因此,教学生说话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步骤,先告诉学生要先想后说,然后教师创设情景,示范说出一些简单的话(要规范、完整),再让学生模仿;而后教师说一半,让学生补一半;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说出来。听和说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所以,听说的训练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胆量的检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设或利用一些情景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说话游戏活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老曾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可见养成习惯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方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吸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系统地进行,并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后也要布置阅读作业,开展多种读书读报活动,以增加阅读量,并定期检查、批评、督促,把培养阅读习惯延伸到课外。阅读的习惯有多方面,如读书动笔的习惯,读书思考的习惯等等,要养成这些习惯,老师在平时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四、培养观察和思考、爱动笔的习惯。
  1、 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的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影响。
  我们的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蕴含着多方面的思想内容,因而,我们在借助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多种的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再见了,亲人》要能使学生在熟悉志愿军展示的事迹同时,感受到他们的革命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深切地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文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 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请按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3、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景,熏陶浸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或设置富有感染力的导语或创设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氛围。我的做法是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来陶冶性情,获得教益。爱国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唯一的一种形式。它包括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对祖国山水的热爱等。
  4、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找准机会,适时点拨。
  语文课中德的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不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采用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接受的方法。而且教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模式。教育的时间也是随机的,只要找准机会,随时都可进行品德的教育。一篇文章、一段名言、一首小诗都能给学生以启迪、以教育。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何时何地何机会,只要允许就可以适时点拨,不可错过机会。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