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凉山地区语言学科教师 手机移动教学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作者】 余 鸿 李 丽

【机构】 四川省凉山民族师范学校


【正文】摘 要:研究者结合当前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中师语言学科教学实际和移动学习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凉山地区从事师范教育的语言学科教师开展手机移动教学基本情况做了细致调查,以下是调查基本情况、数据分析结果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手机移动教学;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研究者依据问卷调查的随机性、有效性和真实性等原则,对凉山地区所在的凉山民族师范学校、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德昌职业中学、四川省彝文学校等校从事师范专业教学的部分中、英文学科教师进行了有关“移动教学”的问卷调查。现将问卷数据中所反映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和总结。
  一、教师问卷综合情况
  1、从问卷发出到问卷回收历时达3周,涉及调查的学校四所,有很大比例的教师对问卷和访谈表现“冷淡”、甚至拒绝。该情况反映出中职学校教师对问卷调查和教科研的参与度不高、有职业倦怠感。
  2、对移动学习认识的基本数据:利用手机进行碎片学习的受访者占到40.38%,仅有5.77%的受访者赞成用手机学习大块的、整体的知识;利用手机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占到72.5%;对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13.46%的受访者认为接受程度低,不提倡;75%的认为易于学生复习提高和师范技能的习得;视学生情况而定且持观望和怀疑态度的占40.38%。
  3、问卷受访者中,31-50岁的中青年教师占了84.62%,年龄上年富力强、教学上属中坚力量,绝大部分乐于参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的教学和研究,这为移动教学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奠定了更为广泛的“师源性”基础。
  二、教师进行语言移动教学的有利因素
  1、首先,智能手机或其它移动设备在教师中普及非常高: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拥有率达68%,从而在硬件上为移动教学的开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2、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每人每天有20-30分钟专注于“移动教学”或“移动学习”的研究,将对语言教学的有关技能的习得产生积极影响和增效作用。近52%的教师使用手机在线学习或检索教学资料,日均上网时间达1小时以上。这部分教师如积极参与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将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和效果。78.8%的受访者选择直接在手机上搜索学习资料,表明大多语言学科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更新上愿意进步,而手机则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学习媒介和生活伴侣。
  3、教师们对移动教学与语言学科的整合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愿意在教学中尝试移动教学,并期望能总结出一套客观的评价体系去研究移动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师范素养。对于语言移动学习,受访者普遍认为:由于智能手机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且受时空局限性小等特性将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习,利于师生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师范技能的提高。
  三、移动学习的概念理解和有关实践在教师中表现出的不足
  数据表明有82%的教师知道移动学习的概念,48%的老师曾经在自学和教学时低频率使用过智能手机。教师使用手机主要用于通信和娱乐,仅有25%用于学习。说明目前移动学习的开展和研究相对有限,仅停留在日常生活和一般资料检索等的使用,缺乏成熟的操作模式与系统研究。
  四、教师们对语言学科的移动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受访教师最为关注的手机移动学习内容为学习资源和操作方便性并希望在学科教学中尝试和应用移动学习,期望有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的操作体系来研究和测评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对民族地区师范生学习效果和效能,并希望从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卷和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经研究者的相关课题实验和实践,并参考了现行的一些有关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学校层面
  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的开展,要在相关教科研管理部门及其研究项目的组织下有序进行,以保障移动教学的有序开展和成果收集,并注意:
  1、创造研究实践的有利条件
  从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上支持和满足教师移动教学和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积极提供校园免费wifi的使用,搭建基于微信和微网站等移动学习平台,建立移动学习的相关资源库,保障此项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此举将利于学校“软实力”的持续发展。同时注意提高教师信息能力素养、提升移动教学能力;以开展课题研究为契机,积极整合信息技术与语言学科教学,认真开展移动学习,有效推动“大数据”时代下的课程教学与课程改革。
  2、紧扣时代要求和民族地区师范教育人才培养实际
  打造和培养“接地气”的、适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本土人才”是各职业学校和师范院校的重要职责。学校层面应以培养和输出服务民族地区合格师资为目的,让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和课堂教学、师范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合格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发展的任务放在职前教育阶段。 
  (二)教师层面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教师自身的“移动学习”实践。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教师”,应该不惧困难、勇于挑战新事物,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探索精神不断激励自己前行。
  2、将移动教学、移动学习与学科教学、师范技能有机融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真钻研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立足师范教材的同时,积极尝试QQ、微信、微课、语言学习方面的APP应用等,让教师在移动教学中得到提升,让师范生在移动学习中改掉滥用手机的不良习惯、收获专业和技能的不断进步……
  3、将“玩转手机”与“玩转”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结合起来,树立良好班风学风。例如可以将班级、年级开展的中英文演讲比赛,书写比赛、普通话朗读比赛、诗词朗读比赛、幼儿故事比赛、教学游戏、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上传至移动学习平台,师生分享与共享精彩纷呈的移动学习资源和永不枯燥的第二课堂;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更便于交流讨论和二次学习等等……
  (三)学生层面
  1、培养合格人才
  通过系统的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可以指导师范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在互联网时代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和营养:巩固旧知识、收获新技能,早日成为合格教师和“教育精英”,为民族地区教育“添砖加瓦”。
  2、挖掘学生潜力
  青年学生乐于探究新事物,加之移动学习的自主性、可再现性、移动性等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并恰当引导,方可“因材施教”、“因材帮助”师范生们取得个性化学习的成功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靖林,杨玉辉.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 (01)
  [2]戴斯蒙德.基更.移动学习:下一代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3]课题组 智能手机在师范生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问卷调查表(语言学科教师版)
  [4]《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四川省教育厅,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