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人性之美

【作者】 赵延玲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玉井巷小学

【摘要】语文新课程的设计凸现了人文精神、审美精神的合一。因此,在小语教学中,审美教育尤为重要。我们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的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让小学语文教学由此充满人性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性之美
【正文】
  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人的艺术。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的设计更是凸现了人文精神、审美精神的合一。因此,在小语教学中,审美教育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的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并受到美的熏陶,让小语教学由此充满人性光辉。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之美
  语文学科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情感撞开学生的心扉。小语教材中涵盖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内容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气象万千——政治变革、军事斗争、经济建设、外交往来、文化活动、自然景观等无所不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等等。“文章不是无情物”,这些艺术形象无不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教师要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和精妙之处,让审美主体的学生和审美客体的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产生意象,在类似的情境中产生类似的情感,从而进行美的感知和美的鉴赏。如《五彩池》的神奇,《美丽的小兴安领》绮丽,《海底世界》的奇异……作者笔下的这些自然景象,不但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而且还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南京长江大桥》雄伟,北京《颐和园》的绝妙,《人民大会堂》的壮观……都给人以新颖的美感,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的成就自豪感。
  二、切实感受自然景物之美
  大自然是美的——或雄奇、或秀美、或险怪、或清雅。日月星辰、江河湖海、林海松涛、鸟语花香等通过作家匠心独到的描绘和创造都给人带来了丰富的自然美享受。要启迪学生感知美,就必须利用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如析解陈荒煤的《广玉兰》,作者描绘了来自夜晚的幽香,深深地吸引住他的脚步,使他忍不住每散步必去观赏的情景,这些景物从表面上看不会产生诸多美感的;但通过作家独特的审美角度告诉学生——在绿油油的叶丛中,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形容她的色彩,你说她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掰的质感,说她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寥寥几语,将广玉兰的特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如此引导分析,使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美点,体味到美在自然。
  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自然美的重要手段。如学习秋天时,我播放了录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丽图景呈现在学生眼前,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铺满落叶的公园小径,充满笑声的菜园、果园;动物们在准备过冬,人们在忙着收获……学生们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三、充分认识人物心灵之美
  新课程中,涉及人物修养情操的作品很多,由此展现了诸多人美的光辉形象。如——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机智勇敢的小慧琳,天游峰扫路人热爱自然、乐观敬业的内在光芒;正气浩然,“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赞美小姑娘淳朴诚实品德的《在金色的沙滩上》,雨中背小同学上学的《过桥》,《飞机遇险的时候》中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周恩来;还有在我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中,为了反帝、反封建,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正气歌。由此,让学生了解了人际间的友好和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些人美的形象,充分展示出他们人美的灵魂和唯美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情感获以熏陶,心灵得以净化,思想上受以教化,感悟生活美的启迪;这些人美的形象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仔细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品味语言文字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训练。品味语言文字之美则是在语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揣摩、玩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如——《太湖的风》一课时,教师可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太湖的风吹过后春意盎然的景象中:“在春风抚摸下,小草、桃花、杏花露出了笑脸……”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领略语言文字之美。学习《黄山奇松》时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人们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我让学生抓住“情有独钟”一词,在体会它的含义后,再让学生通过试读、小组读、比读、评价读等方式,体会人们的情感,读出人们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同时课文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时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对黄山奇松独特的情感。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组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重点语句,达到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目的。
  五、全面发挥教师人格之美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就决定了小语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外,更要有健全的人格。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面对的小孩子。要教会学生审美,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人美精神,学生才能挥洒出人美的形象。小语教师的外在形象,应该整体和谐,落落大方;内在情感,应该丰富深厚,充满爱心——爱生活、爱学生、爱教书、爱育人。语文教师从里到外都应该是一个情趣高雅、爱美的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发挥自身人美形象的审美效应,使学生在教师人美的影响下成为一个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人。
  实践证明,小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审美功效,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从而让语文教学充满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