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及应用
【作者】 巴 样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导学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完善和更新,其设计和使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在推陈出新,最终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服务,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的时候就要始终围绕学生,以其现实发展特点和需求为出发点,争取最大发挥“导学案”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演案;设计;应用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小学数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导学案”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导入新课内容,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求知的欲望,也才能乐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知识。在导入新知识时,可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差异和矛盾,启发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认识矛盾。也可以用“激趣引趣”的方法,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脑筋急转弯,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创设认知情境,注重新旧知识过渡。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惯性,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引疑,利用原有知识结构来完成对新知识的了解过渡。
2.借助于“导学案”的使用,建立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导学案”设计和课堂导入环节中所占据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导学案”设计的要求和需要,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导学案”设计,使其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进行课程预习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和预习体会,自己进行“导学案”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整体素养。
3.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问题是“导学案”导学功能的重要载体,精心合理的问题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连加连减应用题”时,在自主探索环节中,设计“购物”的情景:元元和妈妈一起去逛商场,元元看上了一双价格为45元的鞋子,妈妈看上了一顶价格为50元的帽子,开好发票后,到柜台付款,妈妈的钱包里共有300元,想一想,妈妈会怎样付款呢?通过设计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能避免诸如“付款后妈妈还剩下多少钱”等传统的固定式问题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逐步加深的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知问题、掌握知识,使学生明白只有详细地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思考,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在“记住各月天数”的环节中,设计提示方法:(1)仔细看课本中介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2)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或在网上查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3)看一看老师的方法:只记四个小月(4、6、9、11 月);七个大月,(1、3、5、7、8、10、12月)。(4)记生日:英英的生日是四月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4月( )日?方方的生日是9月1日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8月( )日?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查资料等手段进行记忆,不仅可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总结、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导学案”设计应突出重点
“导学案”设计应该突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简介的概括,使学生能够短时间内把握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难点,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导学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概括和导入,它应该是简短的同时又应该是鲜明的,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获得充足的教学信息,集中学习精力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解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该尽量简短而生动,避免冗长而繁琐的“导学案”的出现和使用,因为这种繁琐而冗长的“导学案”,不仅会造成课程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会混淆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使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教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影响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挖掘,并且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提升“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导学案”着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对于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其也存在着预设过多、课堂环节多等不足。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导学案”运用中的误区,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维磊.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5(7)
[2]姜建忠.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演案;设计;应用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小学数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以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要,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小学数学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导学案”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导学案”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导入新课内容,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求知的欲望,也才能乐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知识。在导入新知识时,可巧妙利用新旧知识的差异和矛盾,启发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认识矛盾。也可以用“激趣引趣”的方法,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脑筋急转弯,可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创设认知情境,注重新旧知识过渡。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惯性,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因此,在“导学案”设计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问引疑,利用原有知识结构来完成对新知识的了解过渡。
2.借助于“导学案”的使用,建立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导学案”设计和课堂导入环节中所占据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和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于“导学案”设计的要求和需要,从而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导学案”设计,使其发挥更大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进行课程预习时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和预习体会,自己进行“导学案”设计,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整体素养。
3.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问题是“导学案”导学功能的重要载体,精心合理的问题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连加连减应用题”时,在自主探索环节中,设计“购物”的情景:元元和妈妈一起去逛商场,元元看上了一双价格为45元的鞋子,妈妈看上了一顶价格为50元的帽子,开好发票后,到柜台付款,妈妈的钱包里共有300元,想一想,妈妈会怎样付款呢?通过设计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能避免诸如“付款后妈妈还剩下多少钱”等传统的固定式问题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逐步加深的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知问题、掌握知识,使学生明白只有详细地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思考,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在“记住各月天数”的环节中,设计提示方法:(1)仔细看课本中介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2)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或在网上查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3)看一看老师的方法:只记四个小月(4、6、9、11 月);七个大月,(1、3、5、7、8、10、12月)。(4)记生日:英英的生日是四月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4月( )日?方方的生日是9月1日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8月( )日?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查资料等手段进行记忆,不仅可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总结、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导学案”设计应突出重点
“导学案”设计应该突出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简介的概括,使学生能够短时间内把握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难点,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导学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概括和导入,它应该是简短的同时又应该是鲜明的,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精炼的语言中获得充足的教学信息,集中学习精力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解析。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应该尽量简短而生动,避免冗长而繁琐的“导学案”的出现和使用,因为这种繁琐而冗长的“导学案”,不仅会造成课程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会混淆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使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教师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影响学生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影响课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进行“导学案”设计时,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和挖掘,并且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提升“导学案”设计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结语
“导学案”着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对于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其也存在着预设过多、课堂环节多等不足。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导学案”运用中的误区,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维磊.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5(7)
[2]姜建忠.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