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浙江普通高中历史学考两轮次复习——以2018届学生的首次学考为例

【作者】 1.储天虎 2.代月侠

【机构】 1.浙江省安吉县高级中学 2.上墅私立高中

【摘要】在“以考定教”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仔细推敲考试层级要求,把握课堂复习教学的深浅,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遍次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达到夯实学生基础的目的。二轮次复习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学考真题按时序分布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按时序分块复习。真题难度适中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和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实战训练。
【关键词】历史学考;两轮次;复习
【正文】
  考试复习,即为了在考试中考出更好的成绩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几个问题需明确:一是考什么,二是怎么考,三是通过什么样的复习方式才能考得更好。简言之,就是要“以考定教”。笔者拟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学考历史复习方面的想法和做法略加阐述,敬请同仁斧正。
  新高考改革后,学生选择的自由更大,今日学考与往日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那么,怎样搞好学考历史的复习工作呢?笔者认为,将学考历史复习分两个轮次,时间安排长短不一,内容侧重各有不同,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地完成学考备战的过程,效果会更好。下面是为应对2016年10月学考,笔者执教的2018届高二学生进行二轮次的复习的大体安排。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必考”考点为189个,我们用大约36个课时(平均每课时完成5个),大致50天时间,完成第一轮次的复习。这一轮次的复习,要想取得实效,实现夯实基础的目标,就必须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仔细推敲考试层级要求,以对课堂教学的深浅有个较为明确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遍次自主复习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推敲考试层级要求  把握复习教学的深浅
  一轮复习教学的课堂上,需要老师们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引导学生按照不同考试层级的要求,对考试条目进行解读,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知识点,为学生夯实基础助力。
  例如,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在《考试说明》中层级要求为:6个知识点中5个层级要求是b,一个是d。那么b和d如何区分呢?怎样在教学中把握它们的深浅呢?这还得回到《考试说明》:“b——理解:领会、领悟和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等”,“d——综合:对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1]
  如对“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教学中只需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解释“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以及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解释,就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展开:一、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生依据教材正文即可回答。二、为何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教师引导学生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二是林则徐、魏源的努力。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思考,在理论上,它具有启迪作用,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道。在实践上,该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从而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针对“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d”的复习,就要采取不同于上述复习内容的策略了。运用唯物史观论证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要分两个方面,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整合不同专题、课的相关历史知识,就可能会涉及到必修一民主革命的知识,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结,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做了必要准备”,促进了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会涉及到必修二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知识,正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激进派才会发动更为猛烈地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革命。还会涉及到必修三本专题的第三课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成了主流。总之,对于新文化运动影响的理解,一定要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知识进行阐发。
  教师对考试层级的研究,引导学生掌控复习深浅,迈出了学考复习坚实的一步。然而,步子要真正迈开,还需要另外一步,即学生自主复习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规划内容进度  提升自主复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2]“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3]这就使得老师要转换角色,即“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了。[4]
  就指导学生自主复习而言,笔者的做法是:
  第一,一轮次复习开始时,指导学生计算出自主复习的总天数,确定每天复习历史学科所需的时间。
  第二,根据教师的课堂复习进度,明确自主复习教材的先后顺序。
  第三,指导学生明确每天自主复习的内容量,并根据知识的完整性,作适度的调整。
  第四,每一轮次复习的侧重点要有所不同,避免毫无变化的简单重复。
  自主复习的时间安排:以2016年为例,如果从2016年7月23日开始到2016年10月13日止,总计83天,扣除28天(中间相关放假)的休息,这样可以用于自主复习的时间为55天。对每天复习内容做具体规定。值得一提的是,10月份学考之前,每天用35分钟左右时间比较合适,既保证了历史学科的复习,又不影响其余学科的复习。
  之所以对学生的复习时间和内容做相对明确的指导,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复习中必须有固定的时间,以及复习的具体地规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可操作性强。
  综上所述,通过老师深浅有度的课堂复习教学,加上学生多遍次的自主复习,学生的基础得到一定程度的夯实,一轮复习的目标基本实现。教师主导的一轮次复习大致于2016年9月18日结束,这个时间点离10月14日的学考还有25天,对于这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复习,笔者主张以真题为指引,进行针对性复习。
  三、分析历次真题特点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从近几次学考真题来看,小题是按时序分布的。基于此,笔者以为二轮复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块复习,即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开展。目的是让学生的知识储备紧扣学考真题,从而为实战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基础。本轮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分块知识进行拉线串联,促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整体感,以强化对细节知识的系统掌握。如中国近代史的复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列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民主革命”、“自然经济瓦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和“思想理论成果”等关键词入手,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框架和逻辑。学生从关键词入手,结合教材章节回忆,一般都能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更加到位,笔者还根据真题的题量和题型特征设计了配套习题(一般为25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以起到强化巩固的效果。
  总体而言,真题难度适中,但“直白题”(纯粹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几乎没有,“绕弯题”(需要进行追问、推敲)较多。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笔者主张从两个方面加以展开,一是心理,二是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仿真考试和日常的专题作业训练。具体来讲,比如仿真考试后,笔者将按照一定的比率划出ABCD四等,给学生一种结果上的“仿真”感觉,从而明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增强自信心或紧迫感。日常专题作业中,特别提醒并督促学生要注意力集中,把作业当考试,这样既训练从容考试的心态,也强化复习知识的应用,起到了良好效果。
  其次,要培养学生闭卷、限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平常作业,做到先复习后作业,做作业的过程当中不可翻书,且要独立完成,若遇到难题,就先跳过去,等作业全部完成之后,再翻书查找求证)。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要掌握简洁明了、科学高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如选择题的常规解法:有时间一定要看时间;关注问题指向的关键词语;运用排除法。又如非选择题的常规解法:首先关注问题问什么;其次关注问题答案的来源,即“根据材料”就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不可信口开河,随意套搬书本,“结合所学”就要回归书本,尽可能全面;最后关注分值,学考题一般一分一点,建议学生多答一二点,以确保万无一失。这些方法要在实际训练中才能掌握。
  四、对学考二轮次复习的反思
  从学考成绩公布的结果来看,笔者所在学校2018届学生共计402人参考,111人获A,197人获B,无人不通过,A等率达到28%,AB等率达到77%,这在新高考高二、高三同学同台竞技的背景下(高三同学多为历史选考参加者),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理想的结果来自完美的过程。2018届学生优异的历史学考成绩表明,推行二轮次的历史学考复习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就学生个体而言,对学考进行两轮次的复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基础,而且提升了实战能力,为学生在学考中拿下优异的成绩助力不少。这届学生中,有不少在高一的时候不太认真、成绩跟不上班,由于抓住了二轮次复习的机会,历史学考取到了满意成绩,这又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两轮复习的实效。如甲班的李津津(化名,以下均如此)、陈妍妍高一历史综合成绩只有C的水平,学考成绩为A,乙班万昌盛、丙班王丽丽、董君、王艳红等同学高一历史综合成绩只有D的水平,学考成绩拿到B等以上。
  然而,学考复习的时间毕竟短暂,复习课堂教学中略显仓促,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学生自主复习环节,也主要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这样对于那些仅凭课堂上吸收知识而相对较为懒散的学生来说,复习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就凸显重要。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实在是一个弥久而常新的话题。
  第一轮次复习中,对于abcd的理解和掌控确实是个难题。一般而言,对于教师比较熟知的知识点,可能还是能引导学生理解到位,但对于相对较为陌生的知识点,教师就只能照本宣科了。第二轮次的复习中,有的老师感到不好掌控,认为这样的课堂不好驾驭,因为一旦涉及到知识的整合和串联,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更别说去引导学生了。于是,部分教师索性将二轮次复习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即点清中国古代史等分块知识所涉及到的相应专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复习(背书)。这样复习的效果显然不会太好,因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疲倦感,反而影响了学生复习效率的提高。
  针对一轮、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历史教研组要拧成一股绳,进行集体备课,就一轮次复习中不同层级的理解和对学生的引导,二轮次复习课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以及如何引导,都进行讨论,最终定稿,付诸实践。
  学考复习课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往往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将自己塑造成了课堂的主宰,从头讲到尾,一言堂,这显然是不符合复习教学规律的。笔者以为,教师的主导绝不是体现为教师的主讲。
  学考复习课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又往往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整堂课让学生背书,所以在他们那里,复习课就是一个字爽,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手一甩,嘴一畧:背书,就完事了。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复习规律的。我们主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
  考试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历史学考复习也是如此,因而要多维度展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深入研究考试要求,也要把握历年考试动向,推进实战训练,总之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推进复习工作的正常、有序和高效的开展。考试复习又是有规律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轮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推进历史学考复习,是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
  [2]曹盛华.自主学习理论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