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 刘丽浓
【机构】 镇海中学
【摘要】源于初高中英语教学差异和新生入学适应期发展需求的思考,本文从必要性,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和评价等几方面阐述了对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思考,确保新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顺利过渡。【关键词】课程目标;衔接;组织评价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制体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三阶段英语学习的典型应试教育特征导致了学生语言学习的不良倾向和习惯,造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断裂。高中阶段对词汇量、语篇句法要求有很大提升;英语学习侧重于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初三阶段教学对语言知识的过度关注使得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环境和要求。另外,鉴于高中新生在教育背景,英语学习习惯和水平的较大差异,英语课程需要给学新生缓冲期。而入学初是改变不良习惯、树立正确语言学习观、养成良好学习策略的最佳契机,从而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因此此时开设“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观、方法策略、规范要求、内容知识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确保能顺利过渡到正常的高中英语学习。
二、衔接课程的开发过程
1.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是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的依据。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我校英语校本衔接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建构愿景、树立目标、掌握方法、夯实基础、明确规范”。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形成主动规划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初步认清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有效途径策略,树立学好英语的美好愿景;
(3)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为词汇认读、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4)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和种类,掌握句法分析方法。
(5)学生初步掌握听力微技能并加以运用。
(6)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2. 课程的组织实施
课程组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依托,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选合适的教学材料,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本课程安排在开学初,累计15个课时,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帮助学生从英语学习观、态度、风格、语言技能等多维角度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培养主动规划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优秀学习者的经验分享和教师关于英语学习有效策略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认清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3)通过语音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为词汇认读、口语表达和英语听力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并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意识;
(4)通过语法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的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和种类,为阅读复杂句的结构分析和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5)通过合适选材的听力教学,培养学生听力微技能,并对相关技能通过针对性强化训练。
(6)通过英语字母的书写教学,尤其是手写印刷体的教学,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质量。
第1课时:教师分析“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提炼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优秀学习者以互动方式分享英语学习经验。
第2课时:学生参加关于英语学习有效策略的专题讲座,聆听并适当做笔记,帮助理清英语学习规律和有效途径的思路,对自己高中英语学习有良好的规划。
第3-5课时:语音教学,主要采用模仿国际音标音频、利用新东方音标教学材料操练的方式进行,并结合歌曲、绕口令、谚语等材料让学生发现、体验英语作为表音文字的特征和乐趣。
第6-8课时:句子成分和基本句型和句子种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结合具体例句进行翻译分析练习,并结合汉英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汉英表达的不同思维方式。
第9-11课时:听力教学,教师选用新视野英语听力,百朗听力专项微技能训练等材料,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一些微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第12课时:教师用PPT,视屏演示英语字母书写不同体例特征,演示手写印刷体英文字母的书写顺序和规范,印发材料让学生进行临摹和英语名言抄写练习。课后组织高一新生英语书写大赛,提高学生对书写的重视和兴趣。
第13-14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写一篇英文自我介绍,课堂进行演说,教师从语音,内容,演讲技巧上进行评价。
第15课时:课前学生根据这一阶段的学习体会,制定高中一年级英语学习规划,教师当堂分享二名学生的学习规划并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分享初高中衔接阶段学习体会。
3 .课程评价
鉴于此课程的性质和定位,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评价考虑几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讨论、组织等能力),占30%;(2)英语自我介绍写作和演讲 ,占30%(3)衔接期间的学习笔记,占20%;(4)高中阶段英语学习规划,占10%;(5)英文书法作业,占10%。
三、对衔接阶段英语课程及其开发的思考
校本课程的理念是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在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阶段的学生群体的需求,编制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实施和评价。英语衔接课程的开发起源于对本校新生入学适应期发展需求的思考,课程应彰显其针对性、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衔接教学必须明确相应的目标,选用合适的材料,依托适当的教学内容,以高效的课堂内外活动为抓手,全面实现新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顺利过渡。这就需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引发学生积极反思自身的学习经历、监控自身学习过程、建构学习愿景和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内化学习规范和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发展过程,为后续的英语教学提供强大的情感、方法和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 M]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 社 .2 0 10:
[2] 熊焱,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第21期
[3] 周勤红,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 J ], 中学生英语 2012 .7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级制体现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初三阶段英语学习的典型应试教育特征导致了学生语言学习的不良倾向和习惯,造成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断裂。高中阶段对词汇量、语篇句法要求有很大提升;英语学习侧重于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养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初三阶段教学对语言知识的过度关注使得学生难以适应高中的教学环境和要求。另外,鉴于高中新生在教育背景,英语学习习惯和水平的较大差异,英语课程需要给学新生缓冲期。而入学初是改变不良习惯、树立正确语言学习观、养成良好学习策略的最佳契机,从而为高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因此此时开设“英语初高中衔接校本课程”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观、方法策略、规范要求、内容知识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确保能顺利过渡到正常的高中英语学习。
二、衔接课程的开发过程
1.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是课程组织、实施与评价的依据。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学校的传统与优势,依据高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我校英语校本衔接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建构愿景、树立目标、掌握方法、夯实基础、明确规范”。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形成主动规划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初步认清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有效途径策略,树立学好英语的美好愿景;
(3)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为词汇认读、口语表达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
(4)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和种类,掌握句法分析方法。
(5)学生初步掌握听力微技能并加以运用。
(6)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2. 课程的组织实施
课程组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依托,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选合适的教学材料,确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本课程安排在开学初,累计15个课时,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如下:
(1)通过问卷调查,帮助学生从英语学习观、态度、风格、语言技能等多维角度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培养主动规划英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优秀学习者的经验分享和教师关于英语学习有效策略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认清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有效途径。
(3)通过语音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英语音标的发音,为词汇认读、口语表达和英语听力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并以此提高学生英语听说的意识;
(4)通过语法教学,让学生扎实掌握英语的句子成分,基本句型和种类,为阅读复杂句的结构分析和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5)通过合适选材的听力教学,培养学生听力微技能,并对相关技能通过针对性强化训练。
(6)通过英语字母的书写教学,尤其是手写印刷体的教学,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质量。
第1课时:教师分析“新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提炼出一些话题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优秀学习者以互动方式分享英语学习经验。
第2课时:学生参加关于英语学习有效策略的专题讲座,聆听并适当做笔记,帮助理清英语学习规律和有效途径的思路,对自己高中英语学习有良好的规划。
第3-5课时:语音教学,主要采用模仿国际音标音频、利用新东方音标教学材料操练的方式进行,并结合歌曲、绕口令、谚语等材料让学生发现、体验英语作为表音文字的特征和乐趣。
第6-8课时:句子成分和基本句型和句子种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结合具体例句进行翻译分析练习,并结合汉英句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汉英表达的不同思维方式。
第9-11课时:听力教学,教师选用新视野英语听力,百朗听力专项微技能训练等材料,引导学生善于利用一些微技能来提高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第12课时:教师用PPT,视屏演示英语字母书写不同体例特征,演示手写印刷体英文字母的书写顺序和规范,印发材料让学生进行临摹和英语名言抄写练习。课后组织高一新生英语书写大赛,提高学生对书写的重视和兴趣。
第13-14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写一篇英文自我介绍,课堂进行演说,教师从语音,内容,演讲技巧上进行评价。
第15课时:课前学生根据这一阶段的学习体会,制定高中一年级英语学习规划,教师当堂分享二名学生的学习规划并提出建议,分享经验。同时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分享初高中衔接阶段学习体会。
3 .课程评价
鉴于此课程的性质和定位,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就感。评价考虑几个方面:(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讨论、组织等能力),占30%;(2)英语自我介绍写作和演讲 ,占30%(3)衔接期间的学习笔记,占20%;(4)高中阶段英语学习规划,占10%;(5)英文书法作业,占10%。
三、对衔接阶段英语课程及其开发的思考
校本课程的理念是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在分析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阶段的学生群体的需求,编制有针对性的课程,并实施和评价。英语衔接课程的开发起源于对本校新生入学适应期发展需求的思考,课程应彰显其针对性、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衔接教学必须明确相应的目标,选用合适的材料,依托适当的教学内容,以高效的课堂内外活动为抓手,全面实现新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的顺利过渡。这就需要通过课程的设计引发学生积极反思自身的学习经历、监控自身学习过程、建构学习愿景和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内化学习规范和要求,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自主的发展过程,为后续的英语教学提供强大的情感、方法和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 M]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 社 .2 0 10:
[2] 熊焱,中学英语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第21期
[3] 周勤红,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 J ], 中学生英语 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