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体育中考前的训练
【作者】 李志全
【机构】 (安徽省舒城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体育中考前的训练包括体育课和课余训练。本文就两种训练的计划安排、关系、训练中潜在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展开分析。就教师在指导训练中主要什么,树立师德形象,关爱学生的生命健康,重视学生体育成绩的重要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师德;训练计划;参训对象;适宜负荷;适时恢复
一、树立光辉的师德形象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灵魂的体现,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就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促使教师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努力学习报销祖国。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是对教师职业幸福的敬畏与保护。
中考深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学生人生的关键点。此间,教师一定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好考前冲刺。中考体育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盲目点,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无知导致体育教学与体育考试的关系严重失衡。体育教师应当挺身而出,从职业角度把好最后一关,认真指导学生训练,杜绝学生家庭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成绩。本着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在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杜绝有偿辅导,拒绝高薪聘请,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是最深远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价值观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玷辱师德的行为势必扭曲全体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年轻一代造成永久的不良影响。
师德修养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和教育效果,能够促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在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向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搞好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发。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主动全面地关心学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形成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合作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对生命健康的尊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学生也培养成有品格的人;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潜移默化于学生心灵,让学生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尊重和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从而让学生们形成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开放性态度,当学生们进入社会之后,这种信任和开放的精神状态又会构成他们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基本意向性基础。这也是体育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可以说在体育中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教师是否公正、是否有包容的爱喝严慈、是否尊重关爱学生生命健康、是否愿意与学生的生命共同进步和成长等道德修养,将直接决定师生间能否实现关系的和谐,决定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决定着决定着体育教育是否成功。
二、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训练前体育教师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好免考生和缓考生活动。把体育课练习内容负荷与课余训练内容负荷统一结合,以免事倍功半。
(一)了解参训对象
1.明确参训对象的基本素质
参加训练的大多数是基本素质较差的学生,人的五大身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可能性,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征以便对症下药。五大素质中不乏某一方面素质和技能较突出的,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体能浪费。对基本素质差的学生训练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过于追求结果导致受伤或其它安全事故。
2.明确参训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
学生体育成绩差的原因是伤病、营业不良、缺乏自信、懒于锻炼、体育课态度不端正。教师在组织实施训练之前要调查了解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在细节上实行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原则。比如伤病、营业不良学生要高度重视他们的生命健康,杜绝安全隐患。引导他们不可盲目追求成绩,量力而行,练习中感觉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时要终止练习,报告老师,切忌顾于情面隐瞒实情。对缺乏自信学生教师要私下和他们谈心,帮助树立信心,在训练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亮点,让其受到鼓舞。对懒于锻炼和态度不端正学生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斗志,教育他们体育锻炼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告诫他们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整体的进步,教师要身体力行和他们一起完成练习,用累和爱在情感中感化他们。
3.明确参训对象的考试项目
在我国体育中考已进入常态化,各地组织考试方法途径不一。但绝大多数地区考试项目采取必考加选考的模式,本文着重阐述此类模式。
学生考试项目在老师的检测下由老师建议学生决定。体育老师监察测试各项成绩,以规范的动作技术为基准判定成绩是否有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分析判断各项的潜力。多次测量比较决定选考项目。
考试前教师指导选择项目很关键。比如男生掷实心球和引体向上项目。掷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掷实心球成绩主要是绝对力量和协调性。引体向上要有一定的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技术要素相比掷实心球简单得多。教师要引导协调性差但上肢和肩带力量较强的学生选考引体向上,建议体重较大、动作速度快或协调性好的学生选考实心球。对身高矮、反应快耐力好的可选择跳绳,爆发力强、协调性好或个子高腿长的可选立定跳远。因为身高越矮所需的绳子越短,肢体和绳子的旋转半径越小,频率就越快。腿长者身体重心工作距离大,跳得更远。
(二)贯彻适宜负荷原则
训练中要贯彻适宜负荷原则,了解学生恢复情况。青少年学生力量训练应以克服自身重力为单位,减少负重器械训练,因为青少年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善,可能会导致身体畸形。先练习大肌肉群后练习小肌肉群,因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更容易疲劳。第二次训练在第一次训练超量恢复范围内效果更佳。
中长跑项目不可在短时间内过量训练,要考虑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耐力训练中血红蛋白数值的高低与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有较密切的关系。血红蛋白数值下降会直接影响氧的运输。训练停止后体内产生的高乳酸,使机能状况下降,体内乳酸的氧化能力下降,使乳酸消除速度减慢,不利于学生连续训练。这时安排柔韧性练习,即减小运动强度又发展了所必须的柔韧素质。
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是各类体育项目的灵魂。但在训练中要合理安排力量和耐力训练的关系。进行力量训练之后立刻进行耐力训练,机体在恢复过程中使得肌肉力量的获得和增生下降。
(三)适时恢复原则
疲劳产生时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反应速度变慢,精神萎靡不振。要及时通过恢复手段减小伤病的发生。中考前学生在训练后还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高度关爱,尊重学生生命健康的态度指导他们适时放松恢复。
中考前学生的时间十分宝贵,为了不影响下次的训练,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放松恢复。除常规的放松方法之外可选择较为直接、健康的放松方法,如药物放松法,使用正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等。教师要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家长也要把饮食疗养法列入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序。
在中长跑训练阶段,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机体机能状况下降。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及时休息放松,并加强营养恢复措施,以免发生运动性贫血。
(四)练习内容的安排
教师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练习任务,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处理好各选项间关系。比如跳绳强的可通过跳绳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再进行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爆发力强的项目。中长跑差的先进行蓝、足球运球等技术练习,再进行技术体能练习。
中长跑重点练习跑步姿势、呼吸节奏、体力分配等技术技能。耐力差的考前几周练习量要比考试的量大400~600米,以提高一般耐力。考前中长跑战术可少练或不练,因为是考试而不是比赛。
训练期间要经常模拟考试,教师要测试了解各项成绩,注重技评分,以便了解训练效果。泛化阶段时期较长,教师以灵活的方式告知学生成绩,以促进或鼓励学生。
根据情况灵活安排练习内容,根据学生局部疲劳状况改变训练内容。
三、体育中考前潜在问题的解决
中考前体育教师要积极和与其他授课教师、学校、家长沟通与协调。
建议学校组织较大规模的模拟考试,让学生感受考试氛围,检查了解成绩水准,体验竞争的激烈。学校应配合体育教师的合理要求,组织其它学科授课教师参与,以解决人手的不足。如果遇到天气不适合上室外课,体育教师要主动和其他授课教师调课,不可浪费考前的每一节课。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考试安全问题,对有伤病学生要求免考或缓考。教导家长不可隐瞒实情。家长要督促子女穿运动鞋、服装。体育课班主任要尽力去运动场,考前的分组练习体育教师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班主任可充当助手,督促小组长、学生完成练习任务。
对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主要对象是体育成绩较差者),体育教师也要和家长、学校约法三章:采取学生自愿原则,不准伤病学生参加,不承担上下学途中安全问题。体育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体育课余训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余补习,是体育教育的延伸,是拓展学生健全的体格人格,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升华。
结束语:总之,体育中考前的训练,参训者人数多、类型多、项目多,体育教师十分繁杂劳累。体育教师只要以博大的情怀面对学生和社会,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负荷,和各方协调配合,容允着累和爱,学生的体育成绩一定会进步,体育教师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世欣.师德观的解读与重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3]金长华.改变体育中考“应试教学”的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2014(11):30-31.
关键词:师德;训练计划;参训对象;适宜负荷;适时恢复
一、树立光辉的师德形象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灵魂的体现,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就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促使教师自觉地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努力学习报销祖国。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是对教师职业幸福的敬畏与保护。
中考深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是学生人生的关键点。此间,教师一定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好考前冲刺。中考体育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盲目点,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无知导致体育教学与体育考试的关系严重失衡。体育教师应当挺身而出,从职业角度把好最后一关,认真指导学生训练,杜绝学生家庭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成绩。本着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在课余训练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杜绝有偿辅导,拒绝高薪聘请,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是最深远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价值观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切玷辱师德的行为势必扭曲全体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年轻一代造成永久的不良影响。
师德修养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和教育效果,能够促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在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偏向文化课成绩好的学生,搞好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发。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主动全面地关心学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因材施教,形成相互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合作学习,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对生命健康的尊重。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学生也培养成有品格的人;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潜移默化于学生心灵,让学生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尊重和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从而让学生们形成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开放性态度,当学生们进入社会之后,这种信任和开放的精神状态又会构成他们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基本意向性基础。这也是体育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可以说在体育中考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教师是否公正、是否有包容的爱喝严慈、是否尊重关爱学生生命健康、是否愿意与学生的生命共同进步和成长等道德修养,将直接决定师生间能否实现关系的和谐,决定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决定着决定着体育教育是否成功。
二、科学合理制定训练计划
组织训练前体育教师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好免考生和缓考生活动。把体育课练习内容负荷与课余训练内容负荷统一结合,以免事倍功半。
(一)了解参训对象
1.明确参训对象的基本素质
参加训练的大多数是基本素质较差的学生,人的五大身体素质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可能性,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征以便对症下药。五大素质中不乏某一方面素质和技能较突出的,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了解学生的状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体能浪费。对基本素质差的学生训练要适可而止,切不可过于追求结果导致受伤或其它安全事故。
2.明确参训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
学生体育成绩差的原因是伤病、营业不良、缺乏自信、懒于锻炼、体育课态度不端正。教师在组织实施训练之前要调查了解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在细节上实行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原则。比如伤病、营业不良学生要高度重视他们的生命健康,杜绝安全隐患。引导他们不可盲目追求成绩,量力而行,练习中感觉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时要终止练习,报告老师,切忌顾于情面隐瞒实情。对缺乏自信学生教师要私下和他们谈心,帮助树立信心,在训练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亮点,让其受到鼓舞。对懒于锻炼和态度不端正学生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斗志,教育他们体育锻炼对自己人生的意义,告诫他们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整体的进步,教师要身体力行和他们一起完成练习,用累和爱在情感中感化他们。
3.明确参训对象的考试项目
在我国体育中考已进入常态化,各地组织考试方法途径不一。但绝大多数地区考试项目采取必考加选考的模式,本文着重阐述此类模式。
学生考试项目在老师的检测下由老师建议学生决定。体育老师监察测试各项成绩,以规范的动作技术为基准判定成绩是否有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分析判断各项的潜力。多次测量比较决定选考项目。
考试前教师指导选择项目很关键。比如男生掷实心球和引体向上项目。掷实心球是一项力量性和动作速度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影响掷实心球成绩主要是绝对力量和协调性。引体向上要有一定的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技术要素相比掷实心球简单得多。教师要引导协调性差但上肢和肩带力量较强的学生选考引体向上,建议体重较大、动作速度快或协调性好的学生选考实心球。对身高矮、反应快耐力好的可选择跳绳,爆发力强、协调性好或个子高腿长的可选立定跳远。因为身高越矮所需的绳子越短,肢体和绳子的旋转半径越小,频率就越快。腿长者身体重心工作距离大,跳得更远。
(二)贯彻适宜负荷原则
训练中要贯彻适宜负荷原则,了解学生恢复情况。青少年学生力量训练应以克服自身重力为单位,减少负重器械训练,因为青少年骨骼和肌肉发育不完善,可能会导致身体畸形。先练习大肌肉群后练习小肌肉群,因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更容易疲劳。第二次训练在第一次训练超量恢复范围内效果更佳。
中长跑项目不可在短时间内过量训练,要考虑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耐力训练中血红蛋白数值的高低与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有较密切的关系。血红蛋白数值下降会直接影响氧的运输。训练停止后体内产生的高乳酸,使机能状况下降,体内乳酸的氧化能力下降,使乳酸消除速度减慢,不利于学生连续训练。这时安排柔韧性练习,即减小运动强度又发展了所必须的柔韧素质。
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是各类体育项目的灵魂。但在训练中要合理安排力量和耐力训练的关系。进行力量训练之后立刻进行耐力训练,机体在恢复过程中使得肌肉力量的获得和增生下降。
(三)适时恢复原则
疲劳产生时人的生理机能下降,反应速度变慢,精神萎靡不振。要及时通过恢复手段减小伤病的发生。中考前学生在训练后还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高度关爱,尊重学生生命健康的态度指导他们适时放松恢复。
中考前学生的时间十分宝贵,为了不影响下次的训练,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放松恢复。除常规的放松方法之外可选择较为直接、健康的放松方法,如药物放松法,使用正红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等。教师要指导正确的使用方法。家长也要把饮食疗养法列入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序。
在中长跑训练阶段,由于红细胞的破坏增多,机体机能状况下降。应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量,及时休息放松,并加强营养恢复措施,以免发生运动性贫血。
(四)练习内容的安排
教师一定要在每次的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弱项强化练习,认真完成各组的练习任务,分清主次安排好各项练习时间比例,处理好各选项间关系。比如跳绳强的可通过跳绳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再进行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等爆发力强的项目。中长跑差的先进行蓝、足球运球等技术练习,再进行技术体能练习。
中长跑重点练习跑步姿势、呼吸节奏、体力分配等技术技能。耐力差的考前几周练习量要比考试的量大400~600米,以提高一般耐力。考前中长跑战术可少练或不练,因为是考试而不是比赛。
训练期间要经常模拟考试,教师要测试了解各项成绩,注重技评分,以便了解训练效果。泛化阶段时期较长,教师以灵活的方式告知学生成绩,以促进或鼓励学生。
根据情况灵活安排练习内容,根据学生局部疲劳状况改变训练内容。
三、体育中考前潜在问题的解决
中考前体育教师要积极和与其他授课教师、学校、家长沟通与协调。
建议学校组织较大规模的模拟考试,让学生感受考试氛围,检查了解成绩水准,体验竞争的激烈。学校应配合体育教师的合理要求,组织其它学科授课教师参与,以解决人手的不足。如果遇到天气不适合上室外课,体育教师要主动和其他授课教师调课,不可浪费考前的每一节课。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考试安全问题,对有伤病学生要求免考或缓考。教导家长不可隐瞒实情。家长要督促子女穿运动鞋、服装。体育课班主任要尽力去运动场,考前的分组练习体育教师一个人不可能忙得过来,班主任可充当助手,督促小组长、学生完成练习任务。
对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主要对象是体育成绩较差者),体育教师也要和家长、学校约法三章:采取学生自愿原则,不准伤病学生参加,不承担上下学途中安全问题。体育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体育课余训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余补习,是体育教育的延伸,是拓展学生健全的体格人格,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升华。
结束语:总之,体育中考前的训练,参训者人数多、类型多、项目多,体育教师十分繁杂劳累。体育教师只要以博大的情怀面对学生和社会,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负荷,和各方协调配合,容允着累和爱,学生的体育成绩一定会进步,体育教师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世欣.师德观的解读与重构[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3]金长华.改变体育中考“应试教学”的对策研究[J].体育教学,2014(1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