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探究

【作者】 陈小燕

【机构】 安徽省滁州市第十中学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大阅读环节,是学生保证阅读时间的有效途径,为学生进一步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技巧;课堂;模式;习惯
【正文】
  随着“书香校园”“全名阅读”等概念不断被人提起,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阅读了,很多学校也都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力求使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但目前我们的中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一是大多数孩子缺乏引领,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多数孩子的阅读更多的是带着家长和老师的功利性目的。二是喜爱阅读的孩子因各种文化课、兴趣班占用了大多数时间,逐渐就减少了阅读时间、次数。长此以往,直接导致的就是学生除了课本外,就没有其他的课外阅读了,据统计,各个学校图书室的借书量,阅读量非常低,有的图书馆就是个摆设,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孩子阅读量是多么的少.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阅读,只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初中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各学段,其中: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利用班班通,家长微信群,学生读书小组等形式,从四十五分钟内挤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大阅读,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尤其上名著欣赏课的时候,打破正常教学思路,用讲故事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尤其说得关键时间,留给学生回家查资料,让学生回去找结果,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主要是给学生留下悬疑,让学生急切的想知道下面结果是什么!
  一、 初步构建课内阅读的有效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学课本为主,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难免会走神,或是感到厌烦。我在课本之外大量引进课外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不占用学生的其余时间,学生兴致勃勃,乐于完成。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讲读篇目,首先老师讲述这篇文章时,提问为什么鲁达叫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镇关西是何许人士?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原因是什么?是谁引荐鲁提辖进梁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每组给出答案,没有给出正确答案的回去查找资料。通过学习,让学生自主去阅读。 
  二、 情景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小说的基础知识与阅读经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其生动传神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精神刻画,提高学生的赏析名著能力和审美情趣。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有事情节。 
  2.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品析语言的特点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情、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 挖掘出教师的集体备课能力
  依据上述的教学模式,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就本篇课文的内容进行备课,还要就大阅读的内容进行搜集,这无疑给老师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因此我校倡导同年级组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并将本年级搜集的资料或目录整理成册,留给下一年级执教该年级的教师参考。这样,资源共享,循环利用,有效地减轻了部分工作量,我们将学校的班班通资源充分挖掘,利用现行初中阶段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充实学生的大阅读,方便、直观。
  四、 培养出学生的主动阅读习惯
  课堂上加入大阅读的时间,不管学生原本爱不爱读,想不想读,都会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带领下,有意无意地完成规定的内容的阅读。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会产生一定的阅读期待,甚至是主动阅读。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古诗两首》其中《寻隐者不遇》时,我班学生就学生主动举手:“老师,贾岛还有一首诗我也会背了”“是什么诗?”“《题李商隐居》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读了后面的第九课,知道贾岛还写过这首诗,我就回家查看,记在本子上,并把它背下来了”。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课《三顾茅庐》,我布置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要每个同学“讲一个三国故事”,课堂精彩纷呈,学生也收获满满的。以后再阅读类似的古典名著时也不再有畏惧情绪,他们或讲,或猜,或演,兴趣盎然,也使阅读落到实处。也许目前,学生阅读的人数还很少,阅读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目的性,但相信在老师的引领下一定会一个带动一片,一片影响整个班级,一个班级辐射一个学校,这样坚持下来,大部分学生肯定会爱上阅读,让学生受益终身。
  五、 建立起多元化互动的快乐阅读小组
  1. 师生互动小组
  师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在一起分析、讨论,通过阅读好词好句好段,提升对课文的理解。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实现师生间的心灵沟通,使课堂成为创新思维的场所,进一步提升阅读者快乐阅读的氛围。
  2. 生生互动小组
  在生生互动的阅读中,每个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读错,这样就容易激活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阅读的环境,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掌握更多的思维方式,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互动阅读。
  3. 家长互动小组
  家长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故家长用自己爱看书的情感感染孩子,为孩子树立阅读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感受书的吸引力,家长通过互动,引导,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思考,让孩子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体验浓浓的伴读温情。
  我国语言学界的大师吕淑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我们老师一定要有这样的高度,从培养学生终身读书能力出发,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出发,不吝啬课堂上十几分钟时间,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爱上阅读,真正实现“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十八大报告
  {3}《小学生课外阅读漫谈》刘婷芳(守望麦田——艾琳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