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作者】 张 龙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正文】摘 要: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从本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教学,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学习,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彻底消除学习过程中的厌倦感,在愉悦的感受中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的注重了造型艺术本身的技能,如构图、比例、透视、色彩、明暗等;过多的强调其制作的步骤和表现的效果。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必然跟在教师的后面去模仿。他们观察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一切都很难找到答案。我认为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应考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教学。我校是城乡结合的学校,农村生源多。作为小县城的孩子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创作资源,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作为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每人自己动手去挖泥巴来。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这样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既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又能收获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我恍然领悟:这不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最好的诠释吗?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就没有创作的来源,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培养慧眼”远比“训练巧手”更重要。
  二、动手操作,培养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也是如此。要让美术课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去实践,去动手操作,经历实践与再创造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种实践能力中,动手操作能力是最基本的实践能力。所谓动手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通过双手及运用工具,改变客观实物的状态、形状、结构、功能的实践能力(技能)。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是很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途径。动手过程中不仅有视觉的刺激,也有触觉、肢体感觉的参与。通过观察多角度地准确地掌握目标的特征,精确地把握目标,才能练就精巧的手,这说明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动手与动脑是相互促进的。如七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基础知识》在小学阶段学生也接触过这个课程,假设就让他们简单地涂涂色,做做,必定会兴趣大减。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自己先调出各种色彩(先从“三原色”开始到“七色”,再到更多的颜色调配)。让他们在亲手实践中感受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或许最后具体运用到作品时并不尽人意,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习新知的欲望,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带来愉悦。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的发展目标。当然,美术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为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例如:每年9月10日教师节,学生们给老师送贺卡表示敬意。我就在教师节前,设计了一节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制作贺卡。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工具材料。一上课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图,如:喜欢什么风格的,平面型、双面型还是立体型的?喜欢什么图案,卡通的还是风景的?从个人兴趣出发,目的是做出独特的个性卡片。接着交代注意事项,如:构思立体结构时,切开后起支架作用的形不能设计的太纤细,要使之具有稳固性,切开部分的长度要适合贺卡直立后倾斜的角度。插口的宽度大小要合适,如何把握好轻重等等。整节课学生们每个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制作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顺理成章,也极具人性化。
  三、组织丰富教学,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紧扣新课标,美术教师必须对以往的美术课堂常规经验和教学组织形式重新审视,立足美术色彩冲击力、渲染力和愉悦身心的独特魅力,探索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自由、灵活、开放,选择学生身边的、最熟悉、最喜爱的题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经验,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使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和教学相吻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时,提示学生我们的生活恰恰是美术表现的天堂,你喜欢什么就可以描绘什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增加。再如,在讲图案设计时,把它与民族服饰上的图案、家中的沙发靠垫图案、床单上的图案等有机地联系起来讲解,还可以穿插讲一些关于颜色的搭配、服装色彩与个人气质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上应有意识地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美术课活动中去感受和发现作品的内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可给一些赞扬,对有创造性的用线用色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爱表现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许多学生都会爱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画,或要别人给评评画,那些得到肯定的学生会更爱有兴趣,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妨提出。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大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这样他们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学生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学生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建智;造情境 升情感——浅谈初中美术课的情境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年09期。
  [2]解晓美;驿城区顺河二中;谈初中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N];驻马店日报;2010年
  [3]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中学 陈瑶霞;“先学后教”教育理念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N];美术报;2010年
  [4]台江县台拱镇民族中学 欧明聪;怎样搞好初中美术教学[N];贵州民族报;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