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生本教育中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杜艳艳

【机构】 山西省吉县桑峨初级中学校

【摘要】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师本教育模式, 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认识。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工作的重心还未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而生本教育则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其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教育;参与能力
【正文】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是以师本教育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这种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强,容易完成课堂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用脑和动手的时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今天提倡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真正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就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和弘扬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一、生本教育的特点与作用 
  1、学习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开放性体现在学习的讨论和交流。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的常规,学生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要讨论,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讨论的,可以是同学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讲座。 
  2、学生的自主实践性 
  生本课堂的教学特点是具备探索性。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的影响下,对新知识的结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的整合,并非跟着教师一步一步有节奏地学习,这就体现了课堂的自主实践性,而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是跳跃式或随机式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实践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对问题、任务的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而不管结论是否正确。 
  3、学习的独立与合作性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课前的学习准备→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性。 
  4、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生本课堂的教师对于问题或任务的结果不会轻易给出,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过程后,自己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到。正是这样的过程,学生一旦获得正确的结论,新旧知识体系便容易完全混为一体,使之成为已有知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当牢固。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生本教育思想。 
  1、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具有情感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长期坚持,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2、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让学生多观察,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交流,进而共同提高。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 
  3、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应学识渊博,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学生中树立较高威信,这样才能具备较大的感召力,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4、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不能举一反三。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