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后进生转化和提高

【作者】 李 蔚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示范小学

【摘要】越来越多的单亲孩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也把目光转向了这个群体,如何教育和引导这些孩子,使他们和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的成长成为了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根据这些孩子特殊的情况,我尝试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方面着手,把特别的爱送给这些特别的孩子。
【关键词】自信心;心理健康;责任感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家庭的牺牲品。每个班级或多或少总找得出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往往和其他家庭健全的孩子不同,表现为两个极端:要么内向、胆小、脆弱、自卑、不合群,要么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整天惹是生非。而这些孩子不仅品德行为上让老师家长担心,他们的成绩往往也不尽人意。这样的孩子成了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一、发现亮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信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是一种自我的肯定,也是前进的动力,是非常珍贵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都不如别人。要让一个孩子自己有信心,首先应该帮助他发现自己的优点,重新认识自己。
  记得刚担任三(3)班班主任时,我就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了“照镜子”,即“重新认识自己”的活动。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自己的优点;转动脑袋,找到身边小伙伴的优点。当学生不再用自卑的眼光看待自己,也不再用挑剔的目光对待同学时,大家很惊喜的发现并认识到,原来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这让每位同学都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很自然的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
  已经转学的小鹿曾经是个让很多老师头疼的孩子,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每天到了学校就是不停的补这样或那样的作业,成绩也很让人着急。他的爸爸妈妈年龄相差很大,爸爸中年得子很宠他,虽然家很近但还是天天接送。班里的小朋友不懂事,有时看见了,说“你爷爷来接你了”。他听了就会低下头去。很多次放学送学生到校门口就看见他爸爸老远就满脸是笑的往孩子这儿走来,还没走近就伸出手要接孩子的书包,孩子总是在队伍里就开始低下了头。其他小朋友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倒是渐渐不当面说这样的话了,但他还是老样子,总是在队伍里埋着头走路,平时也少有孩子该有的调皮,总是沉默着,像个心事重重的小大人。
  “照镜子”活动中,他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沉默了好久,然后看着脚底轻轻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小小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谁来说说我们的小伙伴,他有什么地方是我们没做好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言语中,他渐渐的抬起了头。小伙伴一个一个告诉他:你的字认真写的时候很漂亮;你很大方,有一次我没有墨水了是你从你的钢笔中挤出来给我的;你有点胖,拔河比赛时可以用很大的力气……无忌的童言不仅让大家重新认识了他,也使他重新认识了自己,更使我不得不承认,原来大人的眼光有时是狭隘的。掌声和几句短短的话语,使他不再只会轻轻摇头。
  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字写得更努力了;别人有什么缺的,只要他有,他更热情的给予了;班级活动中,有需要出力的,他也能更积极的伸出手了……尽管他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但看到他能比较自信的微笑和学习,相信分数并不能束缚他的自由成长。
  二、寻找机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独生子女犹如生活在温室的娇弱花朵,处处受家人呵护疼惜。十年的娇惯之下他们把这份关怀看作理所当然,缺少回报和感恩的心,丧失了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对社会对学校对家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叫一飞的学生,是个非常机灵可爱的孩子。他的父母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分手了,母亲觉得没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亏欠了他,更是处处顺着他,唯恐他过的不开心。久而久之,他养成了惟我独尊的少爷脾气,谁都不卖帐,一有问题就责怪别人,自己从来就没有不对的地方。他不知道什么是他自己该做的,什么是应该他自己来承担的。
  正好这时班里的卫生工作有些麻烦,很多同学主张在班级实行小岗位责任制,让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岗位,每天负责小岗位的卫生工作。大家都自告奋勇承包了自己能胜任的小岗位,只有一飞还没有。怎么办?大家基本把教室全承包掉了,就是少了个小领导——总要有人管理有人检查的吧。我当下有了主意:一飞不会扫地不会拖地不会擦窗,先让他看着别人做,重要的是他这份工作关系到我们班的卫生成绩。这个孩子,得先培养他的责任感。我注意到当其他孩子起劲地在说着这儿是我的那儿是你的时候,他显得有点挂不住了。我狠狠的表扬了大家的积极性,然后故意很烦恼的说咱们班人人都有小岗位了,可是还有一个最累的工作还找不到人。我假装忽然发现了什么似的说,一飞,你愿意吗?他在大家的目光中站得笔直,大声说:愿意!我马上微笑着表扬了他愿意为集体着想,最后才公布这个工作是什么。其他孩子马上叫了起来,都认为这是个既轻松又有权的职位。他紧张的脸色马上得意起来。可能他认为这正合他意,可以不用干活了。接下来我让大家一起说说这个小领导要做些什么,该干些什么。他居然很认真的听着并主动记了下来。当然,后来我又设立了几个副领导的职位由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当,这样可以适时帮助他有效监督我们班的卫生工作。后来的工作中一飞指挥的不亦乐乎,得罪了一些学生。我表扬了他工作的认真负责,私下里告诉他一个领导要有领导的艺术,他倒很接受,把这件事当大事一样地抓,再累也不说。后来职务调换时他还主动要求负责打扫包干区。虽然扫的很潦草但看的出他尽力了。
  毕业时他成了一个有心人,一发现有问题,不管是卫生,还是纪律、安全,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我,还会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对自己的看法比较客观全面,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了。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转变一个孩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会不断的反复然后在不断的鼓励支持下螺旋似的前进。我们做老师的只有认清这一点,不为孩子的一点进步停止关注,不为孩子的一次旧病复发放弃尝试,才能看见更广阔的天空。
  三、联系家长,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大人的眼里是得到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爱,但大人更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心理却并不在意。大人认为孩子还小,只要给他们吃好穿好嘘寒问暖就够了,小孩子不懂事,很容易满足的。其实他们都错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根本无法承受,他们懵懂的心里装的只有恐惧。生活在父母的夹缝中,他们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佳佳是个让人心疼的女孩子。父母在她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分开了,把襁褓中的她留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宝贝她,但一个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怀,这是她的爷爷奶奶永远也替代不了的。她是班里个子最高的孩子,但是她性格孤僻,作业一多就不做,说着让人信以为真的谎言。一到考试就头疼、呕吐,混身不舒服。一说得重一点就眼泪汪汪地望着你。这样一段时间后的有一天。她居然一整天都没来上课,打电话没人接。正打算赶到她家时她来了,说奶奶脚扭伤了动不了,她得在家陪着给奶奶做饭。说着眼泪就下来了。让人心疼又无奈。晚上说好等我一起去看奶奶的,等我回到教室她人都不见了。第二天她又没有来。中午我喊了几个学生到了她家。她奶奶来开的门。一看奶奶好好的样子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没有多说什么说只是家访问问孩子在家的表现。她在旁边已经很是局促不安了,听了我的话才放松了许多。她来上课,我什么也不说不问,只是一遍一遍的给她补她拉下的功课。她倒不安了,主动说了,原来是消失了几年的妈妈出现了,让她又高兴又害怕。她担心妈妈又来找她,奶奶要不开心;又害怕妈妈以后再也不来看她了。索性骗奶奶学校开运动会不来上学了。我没有责备她,只是告诉她下次妈妈来学校找她让老师和妈妈见个面。后来我和她妈妈聊了很久,体会理解一个母亲的无奈的同时也把孩子的情况向她反映了。孩子妈妈很接受我的建议,先和二老交换了看法,然后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解开了孩子的心结。
  现在有时她会很快乐地向我展示她的新衣服,说是妈妈买的;放学时我叮嘱学生明天降温多穿点衣服她会轻轻走到我身边说明天给你女儿也多穿点哦。课间聊天她也会凑上来像个小孩子一样往我大腿上一坐说老师你抱抱我看我重不重……她没有再无故不来上课,生病了会打来电话给我请假,黑板总是很积极的擦,因为她人高。虽然,她的作业还是做地不够理想,字也写得很潦草,上课回答问题还是不能声音响亮……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每个老师如果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真心爱这些特殊的孩子,能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进步,那么这些孩子也一定能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合快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