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作者】 拉毛卓玛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本文侧重于阅读与习作等方面,立足日常教学,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并做了深入分析,以求广大同仁感悟、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正文】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那么,如何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呢?
  一、立足阅读教学,滋润学生心田
  小学课本中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但德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需要深入分析体会。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中心思想,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接下来就以《番茄太阳》一课为例谈:这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二课,在理解“番茄太阳”的深层内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为什么以番茄太阳为题?在文中共涌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指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重点朗读12、13、16自然段, 深入感悟“番茄太阳”的三次含义:太阳、明明的笑容、明明真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再次深入感悟第三个“番茄太阳”——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老师的点拨,感受这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心。让学生明确“番茄太阳”一方面包含了作者的爱好之情,另一方面指的是明明的童心就像“番茄太阳”一样美好。从而激起学生心中的“爱”,让每一个人的心中永远挂着红红的“番茄太阳”。最后老师再小结:是啊!所有心中有爱,忘我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到处充满爱与温暖。然后播放《爱的奉献》,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绪再一次走进课文,体会人间真情。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明明的美好品质和他们所传递的爱,在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中理解“番茄太阳”的第三层含义,以“爱”打动学生,将“爱”植入学生心灵。
  二、提高朗读品位,感悟经典人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
  如教学《生命的壮歌》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段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是火神肆虐烧灼蚂蚁身体的段落。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并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些话。最后,教师又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蚂蚁们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丰富习作内涵,促进学以致用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因而在习作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限的空间里,观察、交流,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情感的火花,使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观所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并在表达中受到情感洗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例如在教学习作《记一次讨论会》时我是这样做的。我先让同学们说说最近发生的国家大事,或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也或是自己比较关注的事,根据同学们说的我们全班确定了两个话题。其中一个是关于最近的“萨德”事件,一个是“私家车上乱扔垃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讨论。我的要求是这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我适时点拨,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受到爱国和环保的德育教育。
  四、注重自身修养,塑造健全人格
  学生们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以及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所以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好好检查自己。正所谓“播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满阳光”,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增强了,他们并不是对教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是特别注意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实践中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可以具体地告诉学生如何想问题、如何行动、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事业。教师正是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言传”,还表现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身教”。“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所以我们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这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切实实现“寓德于教”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王登峰.陶继新.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上海:中华书局,2010.11.
  [2]谢翌,程雯.新时期儿童道德期待的课程文本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6(12):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