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新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浅谈我在高效课堂改革实践中的一点认识

【作者】 刘 茜

【机构】 新疆奇台县第二中学


【正文】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新的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带来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教学思路”,是对如何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它或明或暗地被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步骤,以便在课堂上有序地向前推进。 
  1.从“思路清晰”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学中的提问设计: 1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 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这个微型教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4个提问之上。教师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层进关系,教学过程由于这4个提问的出现而分成几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2.从“重点突出”的角度进行创新。 
  如蒲松龄《狼》的教学设计,其教学的主体内容就品析得相当精彩: 
  一读,从“屠户”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二读,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三读,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四读,从“叙议结合”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五读,从“段内层次”的角度理解课文的脉络。 
  这个教例表现出思路清晰的特点,课堂上的“五读”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都进行了切分。这个教例又表现出了重点突出的特点,教师将教学视点集中在“课文脉络”之上,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断出现新的兴奋点,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学法熏陶。同学们一定会感受到:课文原来是可以这样读的啊。
  二、创新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是点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重要关键的一句话。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的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方面的创新研究。课堂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试做,去进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语文教师近乎全部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 
  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有多种多样的手法,关键在于教师的精心揣摩和认真实践。如下面的一些手法,都是别出心裁且非常实用的。 
  1.分层推进式朗读 
  一般的课堂朗读就是齐声朗读、个别朗读、角色朗读,教师指导的层面主要是让学生“出声”,很少关注对文本的反复体味,而下面《纸船》的朗读设计就不一样:(1)请同学们用“温婉的调子”朗读这首诗。(2)请同学们带着“水一样的柔情”进行朗读。(3)请大家带着金子般的童心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这一个很细节化的立意很高的朗读教学设计,它不仅仅只是有序地推进,也不仅仅只是欣赏角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从它的第一步起就切入到作品的艺术风格,就将学生引入到优美动人的诗情之中。 
  2.微型话题式品读 
  微型话题,是教师研读课文之后提炼出来的引领学生自主地合作地进行课文研读的小小话题;每一个话题都是一个“抓手”,都能让学生深深地进入文本,都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再表达”。如人教课标教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课中微型话题设计: 
  请同学们自选话题,发表见解:(1)课文内容简介,(2)美丽的罗布泊,(3)恐怖的罗布泊,(4)胡杨悲歌,(5)塔里木河的呻吟,(6)课文中的数字,(7)课文中的忧患意识,(8)四个“盲目”用得好,(9)悲剧还在上演,(10)我这样品析课文中的一段话,(11)梦回仙湖,(12)假如我是一位百岁老人…… 
  由这些话题,我们可以想见课堂活动的生动热烈。
  3.妙点揣摩式欣赏
  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点揣摩,进行妙要列举。有时候,这种实践活动是完全自由的,学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发表见解;有时候,这种实践活动则有着精粹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活动的成果会显得特别精致。 
  如《口技》的“妙点揣摩”细节设计: 
  请同学们用一个“善”字领起,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同学们会说:“善”在文字生动,如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善”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施”一“撒”,言下之意是说别无他物,全凭技艺;“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又有侧面的尽力烘托等等。一个“善”字,贯串于阅读欣赏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三、创新课堂语言,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中最为基础的课题。从日常教学看,语言教学最基础最朴实的方法是诵读记背,最自然最常用的方法是读写结合。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从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来看,可以以“读写结合”为最佳切入口。诸如成语接龙、美句摘抄、提纲罗列、内容概述、人物素描、仿写学用、补说续接、原文改写、想像创编、读后随感、写法实践、自由表达、信息整合、作品评论、活动记录、定向探究、理由论证等等,都是常用的好方法。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课文集美”就是一种——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含英咀华,将美好课文中更美的内容“浓缩”、“聚合”,使学生在品评体味的同时,学习、积累语言的精华。 
  如人教版七上《紫藤萝瀑布》的课文集美活动。 
  活动时间:安排在课文教学的后半部。 
  活动内容:同学们分组活动,从课文中找句子,用“集聚美句”的方式创编一份课文背读材料。 
  下面就是这份很美的背读材料,它集中了课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型美文: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多向假设”也是一种——就课文内容进行多次的多方向的“假设”,构成课堂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更为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 
  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多向假设”式读写活动。1.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2.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3.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4.假如你是课文里面孩子的一员,请说说你的“鸭蛋络子”;5.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你介绍放“黄烟子”的乐趣;6.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词句品析”也是一种——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学生或独立地或合作地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评点,进行赏析。这是高层次的精细的读写活动,给人一种极为美好的感觉。 
  如人教版七年级《狼》的“词句品评”活动的部分“成果”。晚:特定的情境,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一屠、两狼:对比明显,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投以骨: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仍从:写狼的贪婪,得寸进尺,步步紧追。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并驱如故: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 
  从教学形式看,以上几种方式融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于一体,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非常丰富。教材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例子,不仅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了一个范本,同时也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四、创新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细节,指的是教学中的细小环节以及其中的教学活动。课堂中的感知、朗读、提问、讨论、板书等具体环节也是细节。可以说,研究一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在研究如何艺术地设计教学细节。 
  如,设计“巧作铺垫”的细节———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片断:(简介课文与作者之后) 
  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样的小诗呢 让我们听听几位成年人对往事的回忆吧: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就知道,我不会忘了这首诗,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十七岁时最喜欢的普希金诗句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它让我体会到许多人生的哲理;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读到的,很感动……我算是跟这首诗一起长大的吧。在课文开讲之后,教师没有急着把学生引进课文,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读后感”。这个细节能够立即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为巧妙的是它酝酿了课堂教学气氛,并为学生下一步的品析性发言预设了范例。 
  如,设计“反复引领”的细节———《童趣》的“说话”教学: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说:同学们,课文第一句话是: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现在请同学们抓住“忆”字来概说课文内容,抓住“小”字来分说课文内容,抓住“趣”字来详说课文内容。 
  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细节设计,让学生抓住三个字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说”出课文内容,既思路清晰地展开了充分的课堂活动,又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了文意。 
  “教学细节”是多类别多角度的,有无数的未知境界需要我们探究。其设计的优美流畅需要四个方面的背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艺及对语文专业报刊的阅读视野。只有这四者综合地表现于教师的身上,才能够真正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
  ……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落实在语文学科,必然要求我们拥有新的视野,采取新的策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非常刻苦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精心设计教学,认真地有质量地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进行指导、引领和点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