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育,爱的教育

【作者】 胡凤娟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

【摘要】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升学考试,有的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得如同嚼蜡,毫无趣味。一说到思想教育,有的语文教师就认为那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要做的。而笔者认为语文有其独特的魅力,要升入挖掘其精髓,把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笔者试从语文教材是充满爱的教材,语文教师应是充满爱心的教师,语文教学要体现爱的教育三方面入手来谈自己的感想,希望引起同仁们的共鸣: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并且希望这种理念能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让语文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材;教师;教学;爱
【正文】
  夏丐尊先生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可见,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教师的一种能力。教师的爱,具有无形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而语文教育是最能体现爱的教育。我认为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因为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师,还是教学,爱的教育在语文的各个环节中都有体现。
  一、语文教材是充满爱的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贯穿了爱的内容,语文课本中爱充盈其中,一篇《背影》描写了父子情深,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一篇《木兰诗》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可歌可泣;一篇《过零丁洋》让读者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形象,令人崇敬;一篇《南京大屠杀》唤起国人的哀叹:中国必须振奋坚强;一篇《勇气》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爱”……
  在字里行间,有亲情,有友情,有爱情,有小家之爱,有人间真情,更有世间博爱。这样的教材,是爱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是值得教师认真钻研、学生认真学习的好教材。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应该仔细品读,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更感悟人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语文教师是充满爱心的教师。
  孟子曾说:“爱人者,人恒爱之。”英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培养。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唤醒孩子们的心灵,用爱心浇灌学生的灵魂。只有教师充满爱心,他才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爱,才能培养出内心有爱的人才,社会才会更加充满真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在赞颂教师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这种“无私”从何而来?恐怕得从这个“心”字入手。这颗“心”就是爱心。做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自己,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次教师要有爱心,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都要有爱心,这是一种大爱。落实到教师的身份,我们就更应该爱自己的学生。只要有这种爱,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导师,而是学生的朋友。
  走上三尺讲台十余载,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喜欢、爱戴、崇敬教师。向师性的增强,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会有很大的进步。他们还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以教师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教师对其人格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很正确的。“教书育人”也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
  三、语文教学要体现爱的教育。
  1、语文教学渗透爱。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如果这样,那就失去了语文的魅力。它也不是政治,不需要说教,更不需要条理性的归纳,它是把爱的教育放在对课文的朗读、内容的赏析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的。
  比如学习《小巷深处》时,我总要深情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文章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越是被文中盲母对养女的爱所感动,也为文中的“我”的悔悟而感动。当我充满真情读完课文时,我早已潸然泪下,声音哽咽,而学生们也禁不住泪流满面了。这个时候,我会问学生:“妈妈对你的爱,你感受到了吗?但你是否对自己的妈妈大吼大叫过?你是否也有过瞧不起自己的妈妈的时候?文中的‘我’翻然悔悟,情感回归了,你呢?”学生们总是很感动,哭着数说着自己做过的、伤过妈妈心的往事。此时我已无需过多的对课文讲解,学生早已深深地触动了自己的灵魂,获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2、作文批改体现爱。 
  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现在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进入初中后学生又进入第二青春期的发育,越来越注重异性对自己的看法,不知不觉就谈恋爱,其实是很幼稚的表现......总之,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孩子们困于心中的郁闷、忧伤和不快,找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面对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并且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周记中,通过作文体现出来。我就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用点评或书信的形式与之交流,效果很好。
  记得有一个学生小志,几岁时父母就离异,他跟着父亲,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能和奶奶生活在一起。进入初中来,他的周记中总是反映出消极的思想,感觉自己很多余,看待同学关系也很灰暗,性格内向。才13岁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多糟糕啊!作为一位教师,我必须让他活的阳光,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便每周在周记的后面,写上一两百字的信,给他交流看法,鼓励他乐观向上。慢慢的他也在我写的内容后面再附上自己的看法。周记本子变成了我和小志的书信本。在长期的交流中,小志总是把自己的苦闷告诉我,我了解了他的内心,走进了他的内心,我们变成了好朋友。在我的引领下,小志越来越乐观,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有“同学缘”,最终考上了我县最好的高中。上了高中的小志,半学期或一学期仍然要向我汇报自己的情况。作为一位教师,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能健康成长,学习进步。看到小志的变化,我深深的感到一种为人之师的幸福。
  作文真的是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好阵地。
  3、语文活动展示爱。
  人与人之间要了解,就需要互相交流,组织语文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还可培养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丰富知识,增进友谊。
  比如母亲节来了,我布置作业——回家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首先我组织班上的学生看央视的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小孩看到妈妈经常给奶奶洗脚,他也给妈妈端洗脚水。广告虽短,意义颇大。看后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学生们发言很积极,有的说:“这就是四川话说的‘屋檐水点点滴’”,有的说:“这是前传后教”,有的说:“小孩值得学习,我们也要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借机我便抛出了活动内容:回家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事。要求:这件事要自己做,要富有自己的心意,并且把它写进周记里。活动结束后,我从周记里读到了学生的很多感慨,后来我还调查访问了很多学生家长,了解到孩子们真的做了这件事,让妈妈很是感动。“百事孝为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在平时的学习之余,我时不时设计这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小小的活动中把自己对父母、对同学、对他人的爱展示出来,让他们变成充满爱心的人。
  语文教育,爱的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用一颗满怀爱的心,发现语文中爱的内容,在教学中展示爱的魅力,让学生感受、体会、感悟各种各样的爱,那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有情有义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c].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8.
  [2]栾玉娜.中学语文教育中爱的教育的研究.《鲁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