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反例”的应用

【作者】 罗布生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民族完全中学

【摘要】在教学中如何巧妙应用“反例”进行启发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地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深刻性。
【关键词】反例;理解;思维
【正文】
  应用“反例”,就是故意变换事物的本质属性,研究与其本质不同的甚至错误的事物,在引导思考过程中,从反面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数学教学中,反例的利用和正确讲解同样重要,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认可。“反例”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结合正反两面辩证地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地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反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也应是缜密的。学生在理解概念,进行计算或理解问题时产生的错误常常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把以往学生易犯的错误设置成反例,诱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从而提前实行控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①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常有学生运算顺序出错:10+6-10+6=16-16=0;②关于平方的计算,可设计22=2×2,那么32=3×2;③学习乘法分配律后常有学生这样做36×101=36×(100+1)=36×100+1。
  出现以上的各式各样的错误,教师应通过“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连续启发使学生明确出错的根本原因,并懂得怎样防止这样的错误。使学生知道对待每一个数学问题,必须仔细观察,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数学思维的缜密性。
  二、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因为反例在辨析错误中具有直观、说服力强等突出特点,所以注重反例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还可以修补相关知识,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小学生的学习总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片面肤浅到知之完整深刻,这是学习的规律,再加上学习负迁移的存在,因此学习差错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教师应借学生的错机,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加以矫正。
  例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概括完后,先出现一些习题,判断下列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4/5,1/4,5/6,5/14。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判断3/12,14/35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有学生毫不迟疑地回答:这两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我并不急于纠错,而是让学生验证。当学生发现3/12=0.25,14/35=0.4结果都是有限小数时,他们疑惑惘然,强烈地想知道自己总结的结论为什么错了。这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学生对“最简分数”这一前提就印象深刻,以后就不易再出错。这里巧用反例,引起矛盾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在冲突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以完善。
  在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出示一道这样的题,学生列式,老师巡视。发现一种这样的解法,板书于黑板:11×7。反问学生这样对吗?学生们通过讨论,认识到公式中“底”与“高”的对应关系,纠正了理解的错误之处。因此当学生对知识感知不全时可通过数学反例,突显出所学知识中易为学生忽视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认识,获得正确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注重反例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生在数学题的求解过程中,往往会沿用惯例,死套公式、法则,而不能根据问题中条件的变化选取正确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对定理、公式运用模棱两可,没有真正掌握实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在心理上受到了思维定势的作用,忽视前提条件或适用范围。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出现这样一个“反例”,判断:把3/4的分子加上6,分母也加上6,分数大小不变。学生的答案有两种,一部分认为对,另一部分学生认为错了。因为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出现了分歧。于是,教师从加和乘两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对比,使学生得到启发,悟出错误的原因,并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学中我把学生引入“陷阱”后,不急于评判,激发学生求真的的欲望,体验学习的过程。像这样适时地提供反例,可以对学生明确概念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多去举反例, 这才能更深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多层面﹑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发展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全面提高解题能力。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只要合理利用,那么“错”即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总之,由于“反例”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征,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决定了它在数学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
  [2]《为思维而教》 华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