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美丽校园之人文美

【作者】 褚锦烽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摘要】人文美是学校潜在文化的体现,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建设美丽学校的精神支柱之一。笔者阐述了人文美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校园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文美;校园;学校文化
【正文】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刚荣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中国古代的人文是与天文相对应的。西方的人文最早用以区分神文,主要指摆脱以宗教神学为中心的价值观,转而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近现代的人文主要指重视人的价值观和规范,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学校的人文美体现在对学校成员包括教职人员、学生的重视、尊重与关心、爱护,特别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文美在美丽学校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文美是美丽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内容。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精神文明更需提升。多元化的社会也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并且探索人文教学。姚国华讲师在他的《人文教育的现实意义》一文中写到“人文教育是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不同方面丰富和提升人的精神内涵。”并且认为人文教育具有三大意义,其一人文教育影响人们的人生目标,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从而也左右相应的市场需要与产品定价。其二是人文教育为现代科学提供智慧的基础,进而为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供理性启迪,最终成全一个社会的核心产业。其三是人文教育塑造人际间的信任关系,树立社会生活的普遍规则。
  二、人文美是美丽学校完成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的条件。
  学校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的完成,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积极主动的活动。以人为中心的活动,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而人文素养影响着人的主观意识。教师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具备进行工作、学习的基本素养。
  三、人文美是美丽学校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保障。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等活动的主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满足学生的基本物质需求,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文美,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以此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突出个性的培养。
  人文美的构建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及其他学校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如何创建人文美成为美丽校园的内涵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设施要体现人文关怀,创设人文环境。
  学校的设施、办学理念、教育理念、教学管理都要体现人文美。首先,校园的环境应该很干净、整洁、卫生、温馨的。充满鲜花绿草,每个季节都有因时的花朵,让人心旷神怡,有的学校修建了小水塘、长廊、小亭子,供师生能够休憩以消除紧张感和疲劳感。其次,学校的各项设施要功能齐全、先进,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有的学校把刺耳的下课铃声用轻松悦耳的音乐取代。有的学校的橱窗设置精美,展示师生的作品以供欣赏。有的学校在路道两旁设置的寓言、历史等故事或是标语以供师生启发。有的学校设置校长信箱,开通了师生平等交流的渠道。有的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老师以为心理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虽然事情很小,但体现了学校代表了一种人文关怀。
  二、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由于学生是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所以他们的独立人格和独立地位往往会被忽视,不少家长和教师出于“为了孩子”的好心,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并不尊重学生自身的需要。学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同时又要看到学生是属于半成熟、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开展正确的指导。
  三、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研究学生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同样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美丽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使校园成为学生生活和发展的乐园,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是在受苦受累或惧怕,促成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
  美丽校园的建设呼吁人文美,人文美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创造,打造成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美丽校园。
  参考文献:
  [1]高伟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苏州大学;2010年
  [2]林则田;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年03期
  [3]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杨叔子;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