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亲情回归

【作者】 何敏慧

【机构】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七里桥镇白竹塘完小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迅速发展,国家与人民都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几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对教材情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展开探究,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亲情教育;多元引导;提升素养
【正文】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亲情意识,让孩子成为感情丰富、有感恩意识的个体,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一、正视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问题
  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代社会我国个体普遍情感较为缺失,体现到学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中情感教育比较薄弱甚至缺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况不容乐观,我总结归纳情感教育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教育方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实行,不相匹配。虽然我国教育改革一直深入,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更新,但是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仍然根深蒂固,教师们依然更多地重视语文基本常识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较少,对学生心理活动,情感状况不能够及时充分地了解掌握并解决。二是部分教师忽视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缺乏深入分析解读。现代学校更多地重视的是学生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利益,因此语文教师也较少地探究语文教材中的情感体现,更多将关注度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与学习效果上,没有认真细致地关注情感上的动态与变化,由于经济科技发展,当下我国学生智力与思想发展速度加快,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缺乏不能够有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与心理,对学生以后发展极为不利。三是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刻板僵化,情感教育难以有效开展。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大环境,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着潜移默化,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下一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多地注重表面形式,学校文化建设模式化,片面僵化,追求整洁辉煌吸引人,缺乏情感性的文化与建设,不符合小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没有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导致情感教育与素质教育推进缓慢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改革教学方法,不断迎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功利主义,利益至上的风气日益浓厚,逐渐渗透到学校教育中,表现为学校教育功利化,过度依赖市场需求,变得越来越缺乏情感教育,我国个体情感缺失情况比较严重。随着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提出与贯彻,国家不仅在新闻影视作品与电视节目中宣传情感教化,在教育教学中也重视情感与亲情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改变传统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或者渗透情感性的内容,寻找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课前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动向,发现学生的情感与心理问题,进行情感教育,在帮助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二)重视对语文教学内容情感的分析与思考,加强情感教育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细节,反复地研究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要彻底解读与细致地斟酌,深入地思考挖掘与感知文章与教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与体现,然后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也不断提高情感感知的能力。
  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小学生激励地提出质疑与问题,尊重每个学生的问题,让他们敢于提问与思考,在思索中提升对情感的理解程度与感悟能力,促使学生重视个人情感与亲情,建立起人文关怀;此外在课后教学中也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要更加重视情感因素,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情感性,通过作文与日记的形式使学生记录情感动向,表达真实的感受,甚至排遣心中的疑惑与不快,教师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既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类似于家庭变故导致的心理孤独,家庭暴力问题引起的心理变化等问题,洞察问题然后沟通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与情感,同时也能够为校园学习寻找安全奠定基础。
  (三)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情感体现,推动情感教育
  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外部因素与条件,也是促进情感教育的客观要求与必要途径。校园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主要也是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学校应当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改进与分析,改变原有的物质形态的校园文化,增加更多满足学生精神需求,情感因素的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人情味,知识气息浓厚,情感氛围浓烈的校园文化。比如在校园公告栏上更多地展示关于情感的文章,图片或者社会实例,建设体现优秀传统美德的校园路牌或者标语,在教师或者走廊中褒奖英雄事件与先进模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的情感建设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校园环境,从而推进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
  总之,通过语文学科进行亲情教育对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与国家发展都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陈青.刍议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5(06).
  [2]方斌.刍议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6(03).
  [3]周田平.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亲情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