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反思我的教学路

【作者】 杨学华

【机构】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四塘中学

【摘要】在网络技术环境下,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机遇,教师要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清醒地思考和认识,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大胆进行变革创新。
【关键词】教学;反思;定位;创新
【正文】
  在教学实践中,每个人经过在自己退思堂的思索,与别人交流总结,就会有所思考和同感,就会发现所走的路不尽相同,回顾自己的教学路,可以理解为两个主要历程。
  一、是传统教育的历程 
  90年代初毕业的教师,一般都学会一些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及教学原则,并自觉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以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著的《教育学》所提出的教学论中五大教学原则及“五环教学法”(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为准则,进行教学设计和编写教案并开展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育理论的主要特征,就是以“教”为主的“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是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是属于比较典型的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应试教学范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经历了较大的改革,国外一些新的教育理论也在不断地渗透传播进来,各级各类学校曾大力推广以电化教育为主的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手段更新了,但教育观念、理论、方法仍然是老的,如语文教学除了要靠教师讲授外,强调所谓“以读为本”。这个所谓的“以读为本”,就是要求学生要反复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去感悟课文,从朗读中去读出情感等等。从抽象到抽象地进行机械式的背诵与记忆。数学教学强调抽象的概念灌输,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因此以“教”为主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作为应顺时代产生的产物,学校的传统教育有着它自己的优势,首先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论和学科教学法原理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学科教学又十分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因而可以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学过程中在教师讲授、启发与点拨下,保证了学生学习能顺利进行,不走或少走弯路;再次,师生之间是在面对面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教师的语言、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情感体验,都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但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传统教育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和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因此大大限制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这就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方式,既不利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教学目标是重知识与重结论的传授,忽视知识过程教学与能力的培养,所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容易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尤其是文科,只重视抽象的文字概念教学,强调阅读感悟与机械记忆,忽视具体形象的情境启发,因此极不利于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抑制了他们的智慧与潜能的发挥。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传统教学的酸、甜、苦、辣,我曾经苦恼、彷罔,怎样才能让我的教学走出低谷,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苦苦思索,寻寻觅觅,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互补历程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信息化、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特征,是以“学”为主的“学生为中心”、“资源为中心”与“网上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网络教育方式有着自己的优势,首先,网络教育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在校、在家以及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这样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其次,教学内容多层次与多样性,具有很大的宽容性,非常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再次,网络所呈现的是多媒化与集成化的信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动静结合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声情并茂的信息情境,并且还能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地表现同一事物的多个侧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是个汇集全球大量资源的数据库,因此网络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可以冲破“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更不受时空限制,它可以让学生在全球范围内大容量、高效率地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接受远程教育,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但是,在现阶段甚至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在中小学中、尤其是小学,不可能开展真正的网络教育。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网络教育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需要投资环境,比如信号的接收等等,这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是一下子不可能实现的;又因为网络教育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法、进度等自学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等认知能力来看都是不可能的。小学生不懂得自己应该学些什么课程,怎样一步步地学下去,学习中碰到困难怎么解决,对枯燥乏味的内容能不能坚持学下去……再加小学生受到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等等一连串问题。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点拨与调控是难以解决的。所以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整合方式,它是为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进行网络学习和终身学习作好准备。 
  因此,现阶段小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的实质正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这两种教育,在传统的教学论理论、课程教学法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等多元理论相互渗透、融合下的对接、交互与整合。从而构成了一种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
  从当前我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实践情况来看,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优势互补已产生了以下三方面的作用:即有效实现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充分发挥多元理论的综合指导作用;积极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作用。 
  1、有效实现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 
  这种双向优势的互补作用,归纳起来如下所示: 
  教学目标:既重知识,更重能力培养,使知能均衡发展。 
  教学结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和谐统一,以“学”为主,学与教兼顾,保证学习顺利发展。 
  教学内容:既保证获得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保证自由拓展学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教学策略:真实情境与虚拟仿真情境下的“启发式”实现教学过程的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形象与抽象并重的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接受式学习、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兼有,全面实现自主学习,书本知识学习、课堂集体学习、网络资源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相互配合,有机统一。 
  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构成网络环境,既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更是学生的认知工具、信息加工工具、信息表达工具与协作交互工具。 
  教学方式:既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多向互动、交流,又保证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同时兼顾“三统一”、“三自主”与“三互动”。 
  2、充分发挥多元理论的综合指导作用 
  在“两种教育”的整合对接中,充分发挥了教育科学的多元理论综合指导作用。即在整合对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既有传统教育的教学论、学科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也有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尤其是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在发挥上述多元理论的指导作用中,我们更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两种教育理论的整合互补作用。如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学习理论。在“两种教育”整合对接研究的教学设计中,是充分考虑和运用它们各自的优势,通过互补以弥补它们各自的不足。从而在多元理论指导下,实现完美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构建;同时还以“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观点,来正确处理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学习理论之间看起来似乎是完全相反、难以调和的对立观点(如传统教育理论的以“教”为主的“三中心”和建构主义理论、尤其是杜威主张的以“学”为主的“三中心”)。这就是在“两种教育”的整合对接中,采用它们理论上积极的一面,扬弃它们理论上消极的一面,从而使这种“对立”在整合对接的“矛盾运动”中得到和谐的“统一”(具体见上),从而使多元理论在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指导作用。 
  3、积极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作用 
  构建网络环境下“两种教育”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我们教师自身教育思想、观念与理论的更新。没有这一前提条件,其结果必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例如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推广电化教育,就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电教手段的运用没有真正达到推进教改的目标,教学由“口灌”与“书灌”,变成了“电灌”。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各种理论,全面了解它们的优势与不足,更新自身理念。在实践中,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各种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反复进行设计、实施、反思、改进的循环往复过程,以验证理论、提高认识,指导实践,促进自身理念的不断更新,以保证我们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使我们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不断得到提高,将自身培养成为一个研究型与创新型的教师,为推进素质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种教育”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她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会让沙漠变成绿洲,能将荒原变成花的海洋。我在以这种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享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在你热情的付出时她也回赠你的一切,让你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力量。
  三、结束语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看得更远。”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是离不开原有的社会基础而凭空发展起来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也同样如此。“两种教育”的优势互补,不可能简单地1+1=2。“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待复杂的教育教学,我们不可能一成不变,正确的态度是对原有的传统教育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网络教育及其理论也不应盲目地崇拜,而是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摈弃其所短;让她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花洁子 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整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四川电教 200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