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作者】 沈永善

【机构】 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中学

【摘要】校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校本教研”的实质是“教师业务学习和成长机制的转变”。校本教研的核心是教师研究,教师研究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校本教研的终极目的是要能提升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本”;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教师素养;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
【正文】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这个转变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而校本教研在不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这一方面,足以胜过别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做法脱颖而出。因此,我们主张,应充分利用和发挥校本教研的各种优越性广泛开展之,从而为教师专业成长架设一条通向“以校为本”与“以师为本”的通途大道。    
  一、校本教研和教师教研
  “校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很多人望文生义地将“校本”理解为“场所的转移”,认为发生在学校的教师教研活动就是“校本教研”。其实,“校本”最朴素的解释就是“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以解决学校实践中的问题为指向”。“校本教研”的实质是“教师业务学习和成长机制的转变”。校本教研的问题来源和问题建构要针对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完全着眼于学校自身,校本教研的终极目的是让学校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学习型组织,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的教研文化,让读书感悟、研究反思、合作共享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存方式,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特质和职业尊严。
  校本教研的核心是教师研究,教师研究的目的在于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教师研究要以改进实践为目的,对教育情境的整体感知、对教育问题的真切理解、对教育冲突的机智处理等应是教师教研的重点。
  总之,“校本教研”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学校和教师存在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校本教研的有效与否,最终要看是否实现了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目标,是否提高了教师群体的专业素养。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
  1.让教研与科研成为一体。新课程改革要求赋予教师教授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作为研究基地,使教学过程成为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所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教育科研的行走路线。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挖掘课题研究的内容,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成功的经验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再把课题研究通过课堂实践加于验证,将教学与科研紧紧的捆绑在一起,以教促研,以研帮教。
  2.让教师和专家成为亲密伙伴。
  在校本教研模式中,专业引领是先导。专业引领的实质是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榜样的引领,其主体可以是教育专家,也可以是有经验的教师、有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教研员等。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知识,但这容易局限于自身已有的经验。再加上当前大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语言方面的欠缺,教师独立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改革的能力还不强,教研时需要得到专家这些“局外人”的指导。为了更深入、更有实效地接受指导,学校要努力营建轻松、亲密的指导氛围,请专家经常性地走进校园,与教师近距离接触,共同探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交流、展示的平台。
  3.让教师同教师成为研究共同体。
  在校本教研模式中,同伴互助是关键。同伴互助是同学科、同年级、同学校的同伴之间实现知识共享、共同发展的机制。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通过在校本教研中的对话、交流、协作来实现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共同发展,并实现学校的知识管理,提高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因此必须想方设法促使教师视同事为合作共同体,共享信息,促进沟通,将这种需要彼此信任的团队合作行为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
  4、让学习成为教师的需要,让反思走进教师生活
  教师成为学习者,首先是终身学习化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学习将不再只是一种义务,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权利。”其次是教育自身的内在必然性使然,强调教师在参与教育实践及改革时以学习者的心态投入其中,不仅做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做实践的探索者、研究者。教师成为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在校本教研中,研究活动的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教育实践情况进行反思与探究,探求教学规律,在谋求教育实践的优化和学生的最大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反思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生活当中,并且成为一种态度,一种习惯,这样,教师的日常生活就会向反思性的生活转变。“世界的知识不是固定在那里等待被发现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反思性行为它才能得到不断的扩展和生成”。校本教研强调教师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式的反思性教学超越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面,而成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方法
  “会诊式集体备课”:“会诊式集体备课”先要求教师在个人充分备课时,必须研究大纲、参考书,通读教材,写教材及学情分析,写教法及学法指导,然后发挥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进行“说课型诊疗”,通过大家的“问诊”和初步的“诊疗”,加深中心发言教师对学情的了解,深化了他对教案的把握。集思广益,扬长避短,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两者相互协作,共同研究,是一种以改进实际课堂教学为“首要目标”的研究方式。
  同上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人人参与,把“我最满意的教学设计”应用到课堂中。教研室进行全校统一安排,活动目标淡化,教师观摩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将教师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行为的分析、研究上,引导教师分析不同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引发教师各种观念的碰撞,百家争鸣,以此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已经被大家接受和认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依托学校主页和教师博客,扩大交流的范围,为教师搭建教师自主学习,理性思考,交流共享的平台。在每次教研活动之后,我们都会看到每个教研组的活动动态,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理性思考和活动感悟。
  “提供锻炼机会,聆听窗外声音”。在校本教研中,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听课,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同时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市级以上共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在这种实战式的课堂历练中,成就了教师的发展。
  另外,校本教研一定要注意只有完全落实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天然的实验室,才能获得应用性科学所具有的实践品格和学术生命力,也只有在课堂实践历练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的职业理想,这是校本教研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我们也期望,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条道路上,校本教研能够“切行且珍惜”,推进校本教研不要让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新的负担,而是要让教师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出“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并进而对未来的专业成长充满希望,促使教师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敏 《校本教研现状之分析》
  [2]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
  [3]韩江萍 《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
  [4]孟霞光 《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5]柯孔标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