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生识字现状及教学对策
【作者】 韦彬清
【机构】 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镇肯研小学
【摘要】识字是一切探究的基础,学生识字量越大,越能自主地获得学习主动权。但在偏远的农村,小学生的识字量少,错别字多,书写也不规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分析了农村学生识字差的原因,再从现有的条件中探索研究了一些可行的教学对策,为农村的识字教学铺开一条思路。【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识字;对策
【正文】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座高楼大厦的话,那么识字教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地基打得牢不牢固,就直接决定这座大厦的高度。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小学,小学生识字量不多,错别字层出不穷,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识字教学的开展,具体原因如下:
一、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识字环境
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识字并不多,孩子们生活中所认识的一些字,大都来自于大人在墙上写的标语,和到处乱贴的小广告。而在这些文字里,就经常出现错字,别字,孩子们看多了,自然也记下来,影响了正确识字的开展。
二、方言影响
农村家长受方言的影响,即使认识的字,读起来也是不准确的,孩子在家里学到的都是不标准的汉字,这也给正确识字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家长影响
有的家长虽然识字比较多,但他们整天忙于田间劳作,晚上回到家,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识字这一块无法跟上,也造成识字的一个难度。
但是,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度再大,也要把识字教学做好。随着《新课标》地不断更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要求,这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讲,压力很大。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不仅需要孩子们在课堂上更认真地听课,还需要孩子们在生活中更用心地观察。那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识字量呢?
第一、情景导路,识好文中字
农村孩子入学以前,有的进过幼儿园,接受过一些学前教育,会认一些简单的字,但更多的孩子是没有进过幼儿园的,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会认的字很少。但他们进到一年级后,必须在一节课里认识15到20个字,难度非常大。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创设情境,把那些枯燥无味的字直观形象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在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时,老师可以把教室里的图书柜利用起来,装扮成家的一角,分别摆上电视,沙发,台灯等模具,然后开始识字教学。教学情境如下:
师:同学们,小明要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但是小明家住在小镇上,家里东西特别多,他想考考大家,看谁认识的东西多,大家愿意表现给他看吗?
生:愿意!
师:谁来说说你认识的东西?
学生指着模具说出名称后,老师把字卡贴在黑板上,问:这些东西的名字,都躲卡片里,谁能读准它,谁就可以成为小明家的客人。
活动开始,学生纷纷上讲台,把认识的字拿下来,读给大家听,读得好的他还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然后把卡片贴到模具上。贴完后,老师再发问:现在,大家都把生字读准了,也贴对了,可是小明还想考考大家的说话能力,哪个同学能用词说话?
生1:我在家里看“电视”。
生2:我家的“电灯”亮了……
眼睛看,脑子想,嘴巴动,手来贴,当这些肢体语言都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是灵动的,听说读写贯穿在课堂上,把那些不动的生字教活了。所以,创设情境,是文中识字的一个捷径。
第二、走出课堂,生活识字
课堂之外,也是个广阔的识字大舞台。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个舞台,让学生多识字,提高他们的识字量。比如,让学生每天收集两个课外的词,并把这些字写在一张卡片上,每天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谁课外认识的字最多,谁就可以当班里的“识字王”。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课外识字,并不是识字教学的主渠道。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才是识字的真正舞台,对字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字理由来,书写规划化都是要从课堂上才能学习到的。课外识字,最终都是服务于课堂的,开展课外识字,只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把被动识字变成了主动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主动性,为课内识字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水。
第三、游戏识字,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孩子的天性好玩,课堂上创设游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玩中开发智力,激发兴趣,开心识字。比如打牌游戏,让学生把生字写在牌形纸上,同桌之间可以边玩牌边识字,一个人出牌,另一个人要读对才算过关,出到最后谁的牌先出完谁就算赢。这个游戏,是抓住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来创设的,为了取胜,孩子们一定会在之前积极地认字,把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读好,这样也可以提高识字量。这样的游戏不仅消除了学生的大脑疲劳,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又如,让学生做摘果子的游戏巩固识字,老师把生字都写在苹果形的卡片上,挂在画好的大树上,让学生读准字音,组词,说话,都说好了方可摘下苹果,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游戏来识字,老师发出口令,学生跟着口令按座位顺序读出字音并组词,如果哪个同学读错了,火车就要停下来,请别组的同学来“修理”,“修理”好之后,火车继续开,开到最后全班同学可以一边双手做滚动的动作一边一起说“轰隆——轰隆,火车进站了”,结束这个识字游戏。
第四、多管齐下,自主识字
识字,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识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当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他的兴趣才会空前提高。有的同学喜欢在校园里识字,那就让他把学校的名字记下来,同学的名字记下来,宣传栏上的字记下来;有的喜欢在校外识字,那就让他把各村的地址记下来,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名字记下来,村上每个人的名字记下来……这样多渠道开发识字资源,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一定会提高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使人终身受益。”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可以把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认识更多的字,而且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这是我们农村老师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一、农村孩子缺乏良好的识字环境
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识字并不多,孩子们生活中所认识的一些字,大都来自于大人在墙上写的标语,和到处乱贴的小广告。而在这些文字里,就经常出现错字,别字,孩子们看多了,自然也记下来,影响了正确识字的开展。
二、方言影响
农村家长受方言的影响,即使认识的字,读起来也是不准确的,孩子在家里学到的都是不标准的汉字,这也给正确识字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家长影响
有的家长虽然识字比较多,但他们整天忙于田间劳作,晚上回到家,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家庭识字这一块无法跟上,也造成识字的一个难度。
但是,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难度再大,也要把识字教学做好。随着《新课标》地不断更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要求,这对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来讲,压力很大。要想提高孩子们的识字量,不仅需要孩子们在课堂上更认真地听课,还需要孩子们在生活中更用心地观察。那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该如何提高农村孩子的识字量呢?
第一、情景导路,识好文中字
农村孩子入学以前,有的进过幼儿园,接受过一些学前教育,会认一些简单的字,但更多的孩子是没有进过幼儿园的,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会认的字很少。但他们进到一年级后,必须在一节课里认识15到20个字,难度非常大。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要创设情境,把那些枯燥无味的字直观形象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在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时,老师可以把教室里的图书柜利用起来,装扮成家的一角,分别摆上电视,沙发,台灯等模具,然后开始识字教学。教学情境如下:
师:同学们,小明要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但是小明家住在小镇上,家里东西特别多,他想考考大家,看谁认识的东西多,大家愿意表现给他看吗?
生:愿意!
师:谁来说说你认识的东西?
学生指着模具说出名称后,老师把字卡贴在黑板上,问:这些东西的名字,都躲卡片里,谁能读准它,谁就可以成为小明家的客人。
活动开始,学生纷纷上讲台,把认识的字拿下来,读给大家听,读得好的他还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然后把卡片贴到模具上。贴完后,老师再发问:现在,大家都把生字读准了,也贴对了,可是小明还想考考大家的说话能力,哪个同学能用词说话?
生1:我在家里看“电视”。
生2:我家的“电灯”亮了……
眼睛看,脑子想,嘴巴动,手来贴,当这些肢体语言都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是灵动的,听说读写贯穿在课堂上,把那些不动的生字教活了。所以,创设情境,是文中识字的一个捷径。
第二、走出课堂,生活识字
课堂之外,也是个广阔的识字大舞台。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这个舞台,让学生多识字,提高他们的识字量。比如,让学生每天收集两个课外的词,并把这些字写在一张卡片上,每天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谁课外认识的字最多,谁就可以当班里的“识字王”。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课外识字,并不是识字教学的主渠道。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才是识字的真正舞台,对字的间架结构,偏旁部首,字理由来,书写规划化都是要从课堂上才能学习到的。课外识字,最终都是服务于课堂的,开展课外识字,只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把被动识字变成了主动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主动性,为课内识字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水。
第三、游戏识字,其乐无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孩子的天性好玩,课堂上创设游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玩中开发智力,激发兴趣,开心识字。比如打牌游戏,让学生把生字写在牌形纸上,同桌之间可以边玩牌边识字,一个人出牌,另一个人要读对才算过关,出到最后谁的牌先出完谁就算赢。这个游戏,是抓住了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来创设的,为了取胜,孩子们一定会在之前积极地认字,把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读好,这样也可以提高识字量。这样的游戏不仅消除了学生的大脑疲劳,还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又如,让学生做摘果子的游戏巩固识字,老师把生字都写在苹果形的卡片上,挂在画好的大树上,让学生读准字音,组词,说话,都说好了方可摘下苹果,谁摘得多,谁就是识字小能手。也可以用开火车的游戏来识字,老师发出口令,学生跟着口令按座位顺序读出字音并组词,如果哪个同学读错了,火车就要停下来,请别组的同学来“修理”,“修理”好之后,火车继续开,开到最后全班同学可以一边双手做滚动的动作一边一起说“轰隆——轰隆,火车进站了”,结束这个识字游戏。
第四、多管齐下,自主识字
识字,是为了更好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识字方法。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只有当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他的兴趣才会空前提高。有的同学喜欢在校园里识字,那就让他把学校的名字记下来,同学的名字记下来,宣传栏上的字记下来;有的喜欢在校外识字,那就让他把各村的地址记下来,地里种植的农作物名字记下来,村上每个人的名字记下来……这样多渠道开发识字资源,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量一定会提高的。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使人终身受益。”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学生可以把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认识更多的字,而且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我们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这是我们农村老师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