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作者】 米春芳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第二小学
【摘要】反思,即从一个新的角度,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某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和思考。反思不但对学生完成一项课题,实现一个学习目标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反思习惯
【正文】每个人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当我们完成一道课题、实现一个目标,却又会发现,在曲折追寻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可以避开许多弯路,而这,即是反思。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小学生,学会反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走向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升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去寻求学习的捷径。基于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1.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逻辑性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有利于教学者和学习者价值观的相互认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习,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会产生疲倦感,从而扭曲价值观的认知。教学者新颖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互动参与,在互动中正视价值观的认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讲解数学知识,而且在讲解数学题目时,许多教师通常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根据“标准答案”进行修改,没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一味地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未给学生提供分析、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教学效率低。一些教师也不重视课堂总结和教学评价,没有引导学生反思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数学知识体系不完整。
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方法
3.1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课堂提问是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拼接、剪切、移动的方式,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组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些图形可以组合成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等,让学生反思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3.2有效的题海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习惯
教学者一堂课上完过后,一般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数学作业一般都是习题和运用题。针对习题的多种类,教学者不能随意的布置相应的数学习题,应该安排一些种类繁多中一些具有针对寓意的题目。例如:加减乘除中分数的加减乘除;几何运算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反证题目;在应用题中设求未知数的习题。在这些题目中,让学生自己动脑,最后在讲解过程中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练习题,从而举一反三讲解,提升学生的反思习惯。
3.3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其实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枯燥的,那就想办法让数学变得有趣。温故而知新,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灵感的瞬间,积极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数学也可以很有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字与生活中实例联系在一起,如果学生有好的建议更好。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想思考,愿意思考,主动思考。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理由的思考。爱因斯坦小时候问别人问题从不愿别人把问题讲得太透彻,他会让别人给他指个方向,最后的结果他自己想。给学生指个方向,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一般情况下,解一个题目,越到后面越有信心,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时的学生十分有可能探索出新的解题思路,教师如果过早地把问题解完,那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妨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拓展。
3.4针对错题,让学生整理错题笔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教学方法一样,但是学生解答习题却是有对有错,针对错题,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记录,并且解答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反思的能力就会有效的提升,随着这种错题习惯的记录,反思习惯也会得到深入的培养。
3.5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学者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数学归纳总结会议,把一周的学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学会了的进行巩固,把欠缺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反思能力,并且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是优化他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非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2011(10)
[2]程旭.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陕西教育,2009
1.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本身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逻辑性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性学习的思维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有利于教学者和学习者价值观的相互认知。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惰性学习,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会产生疲倦感,从而扭曲价值观的认知。教学者新颖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互动参与,在互动中正视价值观的认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讲解数学知识,而且在讲解数学题目时,许多教师通常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根据“标准答案”进行修改,没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一味地强调自身的指导作用,没有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未给学生提供分析、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薄弱,教学效率低。一些教师也不重视课堂总结和教学评价,没有引导学生反思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数学知识体系不完整。
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方法
3.1通过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课堂提问是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利用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例如,在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多边形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拼接、剪切、移动的方式,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等组成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哪些图形可以组合成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等,让学生反思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3.2有效的题海训练,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习惯
教学者一堂课上完过后,一般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数学作业一般都是习题和运用题。针对习题的多种类,教学者不能随意的布置相应的数学习题,应该安排一些种类繁多中一些具有针对寓意的题目。例如:加减乘除中分数的加减乘除;几何运算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反证题目;在应用题中设求未知数的习题。在这些题目中,让学生自己动脑,最后在讲解过程中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练习题,从而举一反三讲解,提升学生的反思习惯。
3.3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其实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枯燥的,那就想办法让数学变得有趣。温故而知新,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灵感的瞬间,积极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数学也可以很有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抽象的数字与生活中实例联系在一起,如果学生有好的建议更好。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思考,让学生想思考,愿意思考,主动思考。当然,不能让学生毫无理由的思考。爱因斯坦小时候问别人问题从不愿别人把问题讲得太透彻,他会让别人给他指个方向,最后的结果他自己想。给学生指个方向,教师就应该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一般情况下,解一个题目,越到后面越有信心,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时的学生十分有可能探索出新的解题思路,教师如果过早地把问题解完,那么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妨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拓展。
3.4针对错题,让学生整理错题笔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学者教学方法一样,但是学生解答习题却是有对有错,针对错题,教学者应该引导学生积极的记录,并且解答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反思的能力就会有效的提升,随着这种错题习惯的记录,反思习惯也会得到深入的培养。
3.5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教学者可以每周组织一次数学归纳总结会议,把一周的学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把学会了的进行巩固,把欠缺的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反思能力,并且使之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反思,是小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现再认识的自我检验过程,是优化他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小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小学生的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周非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2011(10)
[2]程旭.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陕西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