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段兆香

【机构】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初级中学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每个人争相学习的技术,这就使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利用有限教学时间和资源,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
【正文】当前,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再加上各种商家和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学习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教法,我就两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首先应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会感觉计算机很神秘,对这个“怪物”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因此,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培养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计算机很有趣,恨不得马上学会计算机的操作。 
  1.1 边讲边练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是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是难以保证的,再加上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1.2 精讲多练 。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自己去操作,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思考。 
  2.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更可以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并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仅仅是第一步.虽然学生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建立在对计算机一无所知的基础上,而不是由于了解计算机后才产生的,所以这时候需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大致结构是: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数制转换――作系统及文件的概念――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库。因为这时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一无所知,对老师 
  讲的有关计算机的一大堆概念、名词都无法理解,学生就会感到学习计算机很难,当初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一下子降到零点,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所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我不是先给学生们讲一些单调乏味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多接触计算机,先不讲为什么,而是先让学生从键盘上输入一些命令。让学生运行一些有趣的小软件,键盘练习小软件等等,这样就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觉得学习计算机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然后结合具体的计算机来介绍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它们的功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形成一个自然的认识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好这门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 
  2.2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而教师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所以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都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 
  3.分层次教学,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同学参加过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但是也有些同学从来没碰过电脑,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一些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了信心。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给她们安排另外的任务。 
  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有些难度和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学生是个独特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对学习内容了解了,懂了,有学习成果了,自然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整个辅导过程中,老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烦,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 
  4.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虽然我们的教材在课程上安排的比较全面,但是学生觉得易学又常用的是中英文输入.所以,每次上机,大多数同学都是练习打字。对他们来说,学会使用计算机而仅仅是指会打字罢了.而对于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则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地掌握计算机各方面的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管理。针对这一问题,每次上机前我都要求学生写上机操作报告,使学生了解通过本次上机需弄清哪些问题以及操作的步骤等等,学生上完机后还要写总结。这样不仅能起到规范上机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空间。 
  5.做好阶段性小结 
  对学生进行单元或阶段性的小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因为通过测试,不但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6.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且,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 
  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我对这一点很有体会,因此,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以上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