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

【作者】 才项太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小学

【摘要】古典诗歌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加强诗歌教学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使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略
【正文】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篇篇古典诗歌闪耀着情感的智慧的审美的光辉,对滋润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尽显古典诗歌魅力,让学生在诗的润泽下,思想和灵魂得到滋养?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浅见。
  一、基于积累的诵读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学习教育兴趣是第一位的,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也即是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第二步可安排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第三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
  二、基于感受的意境创设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
  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出来。
  2.意境再造法
  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在教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时,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要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基于欣赏能力提升的阅读拓展
  特级教师于漪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我利用部分早读课的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诗歌甘泉,渗人学生心田,滋养他们成长。每周学二三首,每次——二十分钟,读读背背讲讲,一日不多,十日许多,精心滴灌,学生兴味盎然,赏析能力提高,智力获得发展。”可见,诗歌教学的根本,鉴赏能力是关键。经验告知我们,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他们对诗词的领悟就越丰富深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夯实作为新知识生长点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包括:作品积累、诗词常识、鉴赏方法、名家赏析的文章、背景知识以及一些主要流派的风格特点等。一是从课内向课外扩展,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的课内外作品,在背诵中丰富积累,在涵咏中感悟陶冶。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专题探索掌握诗词的一般常识。比如诗词的题材类别、意象、意象与情感、意境、风格、表现手法、朗诵技巧等。三是推荐并指导学生阅读诗评名家赏析诗词的文章、书刊,让学生走进经典、走进名家大师,感受他们的学识、睿智、气度,开拓视野,开阔胸襟,培养大气,提升自我。四是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研究一些作家的传记(评传),走进历史走进诗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感悟时代风云、生活遭际、理想情感、品性情趣在作品中的折射,从而深潜到文化的深层,感悟人生真谛和宇宙哲理。
  生命发展的高度取决于平台搭建的高度。搭好平台,重在让学生积累文化,掌握方法,让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诗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学生诵读、咀嚼、品鉴这些诗篇,不仅能徜徉其中,获得美的享受,还能为自己打下做人的底子,增添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