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作者】 增太加

【机构】 青海省泽库县麦秀镇尼桑堂完小

【摘要】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则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是学生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体现,需要学生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这种问题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数学课成为放飞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培养
【正文】1.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我们通常认为,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应具有比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目前,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比较淡漠,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学数学主要靠记忆等。
  1.2学生惰性思维的约束
  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了从老师或其他同学那里直接得到问题答案,长此以往,当学生再遇到问题时会习惯等老师的讲解,养成了惰性思维。
  1.3是数学教学方法的局限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法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变成“满堂灌”,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2.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意义
  为适应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我认为在
  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意义重大。(1)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个体思维品质活跃性和深刻性的体现。(2)培养问题意识,有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3)培养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小学生一般都有好奇、好问折探究心理特点,而数学是一门思维型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3.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途径
  3.1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学生不敢或不愿意提问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给自己惹麻烦;二是自信心不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价值,遭同学嘲笑。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敢问、愿问,关键是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学习者、合作者,以此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2)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敢于提出问题。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发问、允许补充、允许争论、允许出错、允许改正。(3)要形成积极地评价机制。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本身的乐趣。教师对学生一句简短的激励,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鼓足其提问的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激活其创造潜能。
  3.2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
  小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问,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没有掌握。面对新知识点不知道应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提问,这类学生占大多数。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其次,提供开放性材料,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猜想和发现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逐步交给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要保证学生提问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思考集中在学习的知识点上,这样既可在范围上加以控制,确保提问的质量。
  4.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乐问”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乐于提问。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念,让“学习主人”的身份充分得以体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情绪极其高涨的时候,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给予适时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更进一步理解并牢固掌握各知识点。在教学中,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
  总之,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想问、敢问、能问、肯问”的主阵地。它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需要增加学生多方面的学识。我们的教学要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开放性观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数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孔企平主编《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