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精髓

【作者】 刘国娟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劳动路小学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败。进入新课程以来,作者就对课堂练习在课堂上的有效性进行了关注,结合本人的上课经验和外出听课的启示,总结了课堂练习的精髓应是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关键词】课堂练习;兴趣;新;活;近
【正文】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求新、求活、求近是数学课堂练习的精髓。
  一、 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 ,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这时,学生的被动学习将会转变为主动求知,厌学情绪将会转变为乐学欲望。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时应该在练习的形式和习题的处理上下功夫。可根据儿童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创设题型时,要关注学生,让他们快乐学习。如有些问题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有些习题用讨论、争议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口味,除此之外,在练习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状元等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其它学科的精彩。设计时要综合学生所学科目,确立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的穿插其它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从而领略数学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 )%。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3、方式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平时的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算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的要求站起来,看谁反应快。① 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 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 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 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养成了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1、空间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练习场地,也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与社会。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比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巩固这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到生活用品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回来后把活动过程说一说,议一议,编出相应的小数四则运算习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争当“小电脑”处理遇到的各种情况。通过练习,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成功的体验。
  2、思维的灵活性。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练习时,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的角的个数就不同,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又能摆出立体图形,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下转第19页)(上接第20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3、层次的灵活性。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层次性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致,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捂出了这样几点:
  1、处理书上的练习,使之更加丰润。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练习大多来源于生活,而这些生动活泼的内容一旦被列入教材,就显得抽象而单板。如果教师能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入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题耳目一新,为我所用,产生的效果也会天壤之别。
  2、运用生活经验,寻找练习材料。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利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其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3、创造练习材料,感受生活数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贴近生活的练习,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做数学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的练习,具有活力的东西。我们的数学课堂也是一个生成练习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赛,产生数据,再生成和本课时有关的练习。
  总之,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数学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一种文化。可见,精心设计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扎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好数学的机会,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探索,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麻剑生,浅谈数学课堂练习[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1.6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校外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