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作者】 拉毛措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第二小学
【正文】音乐教学的根本还在于把握音乐的魂。我觉得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真正理解新课程的内涵,抛弃形式化、表面化,以音乐为本,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倾听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真正有效地学习音乐,重构音乐生命课堂。
一、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教学语言艺术化。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课堂氛围民主化。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3、教学设计人性化。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老师反感),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1、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人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2、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
(2)有目的、有方向地聆听音乐。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意赅的引导之下,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地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
(3)辨别比较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辩,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抓住特点倾听。任何音乐都是由各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三、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倾听的魅力。
即使再平淡的课堂,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你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学生”??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以身示范地倾听,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当然,关于激励赞赏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评价。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之下,学生必然会产生仔细倾听的欲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
一、丰富教学情感,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教学情感是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情感状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关系、情感效应和活动倾向。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1、教学语言艺术化。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2、课堂氛围民主化。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3、教学设计人性化。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老师反感),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1、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人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2、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
(2)有目的、有方向地聆听音乐。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一下子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意赅的引导之下,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听之有物”,并“耳听脑想”,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自然而然地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
(3)辨别比较地听。教师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的听辩,刺激学生的听觉,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抓住特点倾听。任何音乐都是由各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音色、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老师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三、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倾听的魅力。
即使再平淡的课堂,总是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老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赞赏:“你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耳聪目明,你真是个聪明的学生”??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表现出的是教师以身示范地倾听,对学生言行的关注,对学生的表现发自内心的欣赏。虽然这评价简短,它却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面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当然,关于激励赞赏的评价远不止这些,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不同形式的评价。有时可以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把肯定、赏识和关爱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欣赏、激励、赞美的评价之下,学生必然会产生仔细倾听的欲望,变得更注意倾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