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启发引导
【作者】 徐 琼
【机构】 安徽省舒城第二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也就是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即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启智导学”的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均可视为启发式教学。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启发引导,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再者就是方法上的启迪,教是为了不教,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应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关键词】语文教学;实施;启发;引导
【正文】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也就是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源远流长,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发展,其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扩展。现代教学论认为,启发式教学是以活跃学生思维为标志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即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启智导学”的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均可视为启发式教学。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提倡在九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启发引导也就是启发式教学。如何实施启发引导,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启发引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有了兴趣的激发,有了乐学的欲望,整个学习气氛自然会和谐、愉快起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提高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方面,知识有三层楼,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就是语文,这比喻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深刻,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这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基础性作用。生活处处皆语文,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你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另一方面,现在的考试模式,也越来越重视语文,语文学科在考试中的权重也越来越突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重视语文,必然会吃亏。明确了这一点,学生会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中清醒过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2、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实施启发引导
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倾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启发引导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尽可能的有所变化,不要让学生产生听课疲劳。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3、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情境投入,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启发引导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有了兴趣的激发,有了乐学的欲望,整个学习气氛自然会和谐、愉快起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会提高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用语文的重要性唤醒学生,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方面,知识有三层楼,最高一层是专业知识,第二层是一般文化科学知识,最低一层就是语文,这比喻非常形象生动,非常深刻,盖高楼大厦,先要打好基础……这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基础性作用。生活处处皆语文,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你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语文知识。另一方面,现在的考试模式,也越来越重视语文,语文学科在考试中的权重也越来越突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重视语文,必然会吃亏。明确了这一点,学生会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中清醒过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
2、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实施启发引导
首先,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融合,这里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对美的强烈感受和尽情想象,不能领略作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电化设备,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视听形象导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诗意或是描摹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学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多以情感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无论是优美还是壮美,必将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作家在写作时倾注了浓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饱含深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教师也只有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和内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潜心体味,并用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后,领其评价。教师在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审美鉴赏力,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启发引导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尽可能的有所变化,不要让学生产生听课疲劳。
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
3、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学生、课文等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其潜在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的情境投入,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