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策略探寻

【作者】 加毛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是否能取得教学成功。因为好的导入,不仅能聚焦,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还能诱思,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思维积极参与到新知学习中去。因此,高效教学呼唤创新导入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导入;实践策略
【正文】导入是一门艺术,作为开课第一锤,是成功教学的一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必须按照我国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样做,才能如此效果。为此,我们应创新导入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启新课教学。
  一、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校。因此,好的导入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做到:一要“新”,即导入的内容新颖,有新鲜感;二要“奇”,既导入方式奇特、别致,让人意想不到;三要“巧”,即导入的方法灵活、巧妙。
  (二)科学性原则。导入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设计的内容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导入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二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
  (三)关联性原则。所谓关联性,就是要求我们在导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相联系。我们知道,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存在与学生的固有联系,只有当课题的意义在教师巧妙设计后才与学生产生关联。这就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相互关系上去考虑问题,并设计,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才能更好地彰显导入艺术性。
  二、新课导入的实践策略
  导入的方法是很多的,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来确定选择用。即使同一课,我们也可采用不同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这种方法经济实用,是我们乐于采用的。但就是这种乐于和习惯,将这种方法用于实践太多,渐渐失去新颖性,其激趣功能在逐渐下降。我认为,间或使用是可以的。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们就可采用这种方法导入:“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我们伟大的祖国四季如春,景色美不胜收。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春》的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现在让我们再来观赏一下老舍老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美景吧!”这样开启新课,承前启下,自然过渡到新课教学,如行云流水般无痕。
  (二)运用故事导入法。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甚之。我们知道,故事的吸引力源于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教学时,我们可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皇帝的新装》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今天,老师讲个有关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一位小姐对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献殷勤,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语惊四座)他说:“皇帝的新装。”今天,我们就一齐来欣赏《皇帝的新装》。在一片欢笑声中,学生们被引入进新的教学情境。
  (三)抓住标题导入法。标题,又称文眼,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心灵,通过标题是可以窥知文章大意的。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标题入手,既有直奔主题的快捷,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很明显。实践中,这种方法又被细分,分为理解标题导入和巧改标题导入两种方法。
  (1)理解标题导入。由于有的标题在理解上有难度,或能引起误解,我们就常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从理解标题入手进行。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巧改标题导入。就是将标题进行巧妙改动,形成标题的相对新异性,来达到引起学生高度关注,使之意趣沛然的目的。如在讲授《七根火柴》时,故意将标题写成《六根火柴》,并说:“在红军博物馆的展台上摆放着六根火柴,你能以讲解员的身份,根据课文内容,介绍这六根火柴的来历吗?”当学生指出应是七根火柴时,老师笑道:“明明是七根火柴,为什么我变成六根火柴呢?这一根火柴到哪里去了?这一根火柴在漫漫草地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样妙改标题,欲擒故纵,既强化了关键词语,又让学生兴趣盎然。
  (四)设置悬念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就是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然后再导入新课学习。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地制造悬念,适度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思考,又会涉及到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章。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我们可设置“愚公是否该移山?”“愚公是真的‘愚’?”等悬念。在教学《木兰辞》时,我们可设置“木兰如果是男儿身,真的会‘不用尚书郎’吗?”等悬念。只要我们有争议性或者讨论性质的课文,大可采取悬念设置法为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导入如戏剧的序幕,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更不能宣兵夺主。多年实践证明,只有灵活运用导入策略,让学生新颖有趣的导入中顿开眼界,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便会引起积极参与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故而主动与教师配合,构成双边活动,为教师高效的教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尚礼,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艺术[J].金色年华,2012年。
  [2]蔡蓓蓓,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年。
  [3]刘春华,初中语文教学导入新课的策略浅谈[J].读写算,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