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仁增求措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小苏莽乡寄宿制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当中,传统理念的弊端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教学目标过分追求知识性,教学手段过分讲求灌输性,检测手段过分偏重记忆性。它的后果是:教师教学手段的僵化和学生学习热情的丧失,并最终导致这种模式孕育的人才缺乏工作急需的实际运用母语的能力和生活中享受与欣赏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做好以人为本的教育呢?【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正文】新一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使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能说出所以然,同时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对学生的人性和个性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还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人文教育的渗透,使得语文教学能够充满人文教育的思想。
1.明确教学新理念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四个新理念中,我们第一线的小语教师主要是正确理解、把握前三个新理念即可,而后一个新理念主要是对编写教材与课程设置而言,我们了解即可。语文教学新理念是教育专家们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而提出来的。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学生以后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两个能力,即再学习的能力与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这两个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教育专家们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新理念,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在这一轮课改中千万不能因课改而忘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语文教育的规律。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着重探究语文教育的规律。我们要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尤其是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记忆规律,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有序的语言文字训练。二是围绕“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扎实语文基础;三是根据读写要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与要求,我们应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既是这一轮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的难点。对于这个理念的认识,我们要从宏观上去理解:首先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动起来。这好比过去我们在黑板上教学生骑自行车,而现在必须到室外去教学生骑车,学生自己要动起来。
3.加强学生人性和个性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和人性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及人性的培养,不断地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性及个性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内心深度的需要学习、劳动及创造这一人性进行充分挖掘,并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在人文教育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并将它充分发挥出来。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将学生的最淳朴的人性挖掘出来,不断培养这一人性,才能够在语文课文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发现作品中的人性,并且将语文课文中表达出的人性长久地传递下去。
4.以人为本教学观与热爱学生思想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并且对学生不断地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使思维得到锻炼。学生在人文教育中能够得到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自身的情感也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安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感受不到拘束时,才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积极动脑动手,配合语文教师教学的开展,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朝着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方向进行。人文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观点进行表达,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不断渗透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思想,也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师想要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不单纯是依靠语文知识的讲述和传授,还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并且尊重学生才能够获取学生的好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关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
5.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讲述时,应该发现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情感,在教学时能够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来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索,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情感的领悟时,应该认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索。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讲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情感领悟进行写作,从而实现人文理念的渗透。
综上所述,旨在希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理解教学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向。孰重孰轻,应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切忌盲目,切忌停滞不前,否则会被教育发展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1.明确教学新理念的含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四个新理念中,我们第一线的小语教师主要是正确理解、把握前三个新理念即可,而后一个新理念主要是对编写教材与课程设置而言,我们了解即可。语文教学新理念是教育专家们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而提出来的。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对人的生存能力的培养。学生以后要生存,就必须具备两个能力,即再学习的能力与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这两个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教育专家们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新理念,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其目的就是要我们在这一轮课改中千万不能因课改而忘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语文教育的规律。工具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此着重探究语文教育的规律。我们要把握语文教育的规律,尤其是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根据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记忆规律,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有序的语言文字训练。二是围绕“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扎实语文基础;三是根据读写要求,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与要求,我们应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这个新理念既是这一轮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易把握的难点。对于这个理念的认识,我们要从宏观上去理解:首先要我们改变过去那种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动起来。这好比过去我们在黑板上教学生骑自行车,而现在必须到室外去教学生骑车,学生自己要动起来。
3.加强学生人性和个性的培养
学生的个性和人性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想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个性及人性的培养,不断地渗透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性及个性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内心深度的需要学习、劳动及创造这一人性进行充分挖掘,并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其在人文教育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性,并将它充分发挥出来。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将学生的最淳朴的人性挖掘出来,不断培养这一人性,才能够在语文课文讲述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发现作品中的人性,并且将语文课文中表达出的人性长久地传递下去。
4.以人为本教学观与热爱学生思想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语文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并且对学生不断地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使思维得到锻炼。学生在人文教育中能够得到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自身的情感也能得到良好的塑造。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安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感受不到拘束时,才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积极动脑动手,配合语文教师教学的开展,使得语文教学能够朝着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方向进行。人文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平等,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观点进行表达,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不断渗透教师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思想,也能促进人文教育的开展。语文教师想要成为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路人,不单纯是依靠语文知识的讲述和传授,还应该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对学生有爱心并且尊重学生才能够获取学生的好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予学生一些关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
5.情感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讲述时,应该发现课文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情感,在教学时能够通过这些情感的表达来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索,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情感的领悟时,应该认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思索。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讲述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情感领悟进行写作,从而实现人文理念的渗透。
综上所述,旨在希望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正确理解教学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向。孰重孰轻,应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切忌盲目,切忌停滞不前,否则会被教育发展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