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作者】 谢 飞

【机构】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职业技术高级中学

【摘要】职高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能力教学,包括两个方面能力的提高:一是基础语文能力的提高,二是专业能力的提高。职高语文教学十分强调实用性、实践性,强调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关键词】职高教育;语文教学;能力培养
【正文】职高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置于教学的首位,在教授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导入新课 
  职高学生虽然身材魁梧,但是脸上还写着稚嫩,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导入新课时,我们可以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幽默笑话、奇闻趣事等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融入到课堂环境中。另外,我们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讲一些身边的故事,讲得好的,给平时成绩加分(平时成绩按比例记入期中、期末成绩中)。这样,学生有动力、有兴趣,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正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行和有实效的。特别是对于议论文和说明文之类的文章,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走神,更应以幽默趣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便于文章的讲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趣。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学形象化、具体化,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结合学生实际,寓教于乐,变苦学为乐学 
  职业学校大多数职高生文化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不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除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外,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兴趣学,乐于学。有些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不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本应是师生共同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变为自己独包独揽的演讲会场,把本应讲活的课文讲死了,把本应是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讲得枯燥乏味。教师这种按部就班、大卸八块式的教学方法显得有些寡淡无味,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习积极性自然无法提高,反而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气氛死,教学效率低,教师出力不讨好。有经验的教师很注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注意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唯其如此,才能改善沉闷而压抑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都活起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既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切实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喜欢上这一科,避免课堂上睡觉或做小动作等。 
  三、整合专业,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教师应该拓宽专业面,了解学校各专业的特性和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指导,既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又和专业职业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上出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可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一种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作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真正做到将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有机结合。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要看能力,不是单看一张标准化试卷,而是从听、说、读、写、专业运用能力多方面综合评价。 
  四、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要树立大语文观,从本质上看,语文首先是生活。语言文字来自于生活,学好语言文字要回归生活。这方面,蒲松龄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对于每届学生我都会给他们讲《聊斋志异》的故事,蒲松龄于街道纳凉处,摆几杯凉茶,随意和别人闲聊,学习语文也应如此。和老师的交往、同学的交流,到街上闲逛,回到家里干活,这些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语文,抓住生活这个大的语文本体,我们才算抓住了语文的本质。因此,语文和社会在生活中同样必不可少。语文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工具,在生活和社会中是相辅相成的。其次,利用语文的思想性,促进学生产生一致认识。有些课堂非常散乱,这一方面是当前学生道德的日益滑坡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与思想素养息息相关。有的教师讲台上讲一套,背后行事为人另搞一套,学生看在眼里,自然对于老师没有一定的尊重与崇敬,课堂上“一锅粥”。教师应该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并利用这个因素增强班内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统一衡量人及其行为的评价标准,从而在具体解决班级内所体现出的社会关系问题时,取得一致认识,明白在社会中应该遵循平等互利、互相理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原则,减少矛盾和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学生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得学生提高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积极因子,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并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