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

【作者】 王金耀

【机构】 福建省泉州第十一中学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明珠,以优美的意象、充沛的情感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副博大精深恢弘完美的艺术画卷,是人类世界最有营养的精神补品。高中语文教材精选了多篇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通过对学生的美育教学,学生可以充分开展想象空间,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本文简要探讨如何对高中学生进行美育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学
【正文】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取得了广泛关注。这档节目通过对中华经典诗词的赏析,带动观众一起回忆学生时代学的古诗词,感知前人的智慧和情怀中蕴含的丰富养分,从而探寻文化基因,品读生活之美。这档节目重新引起社会对古典诗词的关注,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度咀嚼经典古诗词的精华部分,培养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的积淀将有深远的意义。传统教学中,教师会侧重强调学生背诵理解、默写诗句,疏忽对古诗词韵味美感的渗透,学生很难体会古诗词中传达的韵律、意境、哲理、情感之美。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在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古典诗词美育教育的必要性
  1、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语文学科不仅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功能,还对于中学生的情感培育和道德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导向。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的、极具美感的古典诗词文学作品,除了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还以其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启示学生发出关于自然、社会、为人处世的思考。教师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可以抓住诗词作品内涵的闪光点,让学生理解作品道德层面的“美感”。如人教版必修三,《荀子·劝学》从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步骤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方法,点出“学不可以已”的主旨,帮助学生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观念。如人教版《诗歌鉴赏(选修)》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鼓励学生培养铮铮傲骨,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2、从哲学理趣中获得智慧
  古诗词中有很多诗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理趣,表达诗人对人生感悟和体味的作品。学习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获得人生启迪,感悟哲理与智慧。如人教版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引导学生赏析“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语言的表达深入浅出,感性和理性交织,蕴含了丰富的理趣意境。作者王安石念及自身人力有限,观景所见,洞察世上事物也是同样道理。学生可以从前人的所见所思中,体会到前人的智慧,并结合当今时代特点,重新思考一切现实所在,不局限于前人的观念想法,形成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自我意识。
  3、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美育教学最佳的反馈是看到学生在实际文学创造中尝试表达美、展现美、运用美。从古典诗词对学生的美学渗透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审美创造能力。关于道德主题的写作可以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达人生追求可以感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现与家人相亲之情可以化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不单可以在写作时引用佳词名句,学生还可以仿写诗词,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活学活用,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深入学习。
  二、如何古诗词开展美育教学
  1、 产生联想,感受意境美。
  意境是诗词作品中展示的景象和抒发的情感相融合而产生出的艺术境界,可以让读者产生联想,置身意境中感受意境的美感。如人教版《必修三》中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如工笔画般,描绘了风、天、猿、渚、沙、鸟、落叶、奔流八个景物的声形色态,生动形象传达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悲秋景色。身处如此奔腾悲壮的动态景色中,诗人感到韶光易逝、岁月难留,越发感慨自己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悲怆。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句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自由描述联想到的画面。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发问:“为什么看到落叶和奔流,诗人会如此感慨?”“你们身处这样的秋天,会产生什么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身处诗词中的世界,如同自己亲眼看到诗词中的景色,结识诗词里提到的人,体会作者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愿望。
  2、读诗作画,享受画面美。
  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事物,如果被谱成乐曲或创作成图画,往往会加深人们的注意力。古典诗词也符合这样的体验,如果教师把诗和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诗词中描述性的词句,展开想象,把笼统模糊的意境细节化为具体的事物和景象,通过学生脑海、书面、画笔的二次创作,学生可以抓住诗词的关键点,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布置一项练习,让学生根据此诗画一幅小作品或写一篇散文,教师挑选优秀作品在教室的活动原地进行展览。通过作画和写作,学生抓住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犬吠、鸡鸣的景象,具体而形象地展现一幅农村惬意生活的画卷。
  3、诗词比赛,品味情感美
  诗人创作时往往出于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用诗句表现出内心真正的感动,能给读者以深切的情感共鸣,潜移默化获得美的熏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效,可以组织一场诗词大会,征集参赛者报名,然后抽签的方式两两对决,分别以“风”、“花”、“雪”、“月”等等意象为主题,玩“飞花令”联诗游戏。学生在前期筹备参赛时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广泛积累诗词佳句,并感受品味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审美。学生在联诗竞赛的紧张情绪下,想到的诗词会印象深刻,并牢记诗句对应的主题,分门别类梳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诗词系统;学生一时卡壳想不起来的诗句,会在课下主动学习,积累更多精妙的佳词好句。这样就实现了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以灵活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感受诗词的美感,提高诗词鉴赏的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充沛的情感,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和鉴赏能力,并做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袁莎莎;经典古诗词 你的“美”无处不在——古诗《渔歌子》教学小记;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年04期.
  [2]徐明;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宋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为例;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15期.
  [3]纪腾飞;诗词文化的多维建构——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西部广播电视;2017年17期.
  [4]冯春霞;古诗朗读教学“三重奏”例谈——以陶渊明《饮酒》(其五)为例;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