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述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作者】 吉 索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金鹰幼儿园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教师到家长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儿童听力、审美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发展。【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审美教育
【正文】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1.1教学设施不足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乡镇、村小学主导开办的,私人个体开办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费有限,多数幼儿园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开展音乐活动所需的乐器、音像资料及音响设备等,甚至一些私人幼儿园的桌椅都不符合学前儿童音乐活动时正确姿势的要求。
1.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园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配备专业音乐类教师的学校很少,兼任音乐教师的居多,音乐教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会唱几首歌,教一两个简单的幼儿舞蹈。
1.3音乐教育中缺少创造性的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过程需要创新,但教师们限于自身素质的制约,不能通过创造性地去引导学前儿童创造性地学,不能设计一套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培养。这些固定的音乐教育模式禁锢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忽略了学前儿童自身所具有的音乐天性,阻碍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2.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2.1趣味性
学前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幼儿活跃好动、好奇心理和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以活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赋予音乐教育浓厚的趣味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使幼儿获取愉悦的体验,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2.2形象性
音乐语言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也没有直观可见的视觉冲击力,只能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这使得音乐教育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而言,为了避免抽象性给幼儿理解音乐带来的难度,教师需要将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
2.3综合性
学前音乐教育要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不能将音乐教育局限于单独的唱歌、跳舞、奏乐等教学活动中,而是要将这些教学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歌、舞、乐的综合教学形式,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热情。
3.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3.1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儿童天真活泼,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首好听的歌曲或者一个新的音色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儿童会对感兴趣的音乐进行模仿,然后会根据音乐的音量大小、强弱、音色进行分辨,并有意无意地去记忆。
3.2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听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力是最重要的。有些儿童唱歌唱不准,许多人认为是唱的原因,是五音不全,其实这是听觉的问题。音乐听力越强,音乐能力就越强。当然,儿童音乐听觉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最容易听辨的是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逐步过渡到音高和音色的听辨,再到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听辨。通过长期的训练,儿童捕捉声音细微变化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3.3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审美力的发展
儿童的音乐审美基本上是处于音乐审美感知阶段,从声音的感性材料中直接获得美的感受。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越深,所获得的美感才能越深。由于儿童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阶段,因此,儿童的音乐审美想象主要是音乐再造想象。通过音乐形象性的表现,与生活中的事情产生联想。因此,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应该采用欢快、雄壮、优美的音乐作品,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感。
3.4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创造不是简单的创造过程,而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由于音乐呈现情感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音乐教育十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儿童的音乐创造性思维主要以跳跃思维为主,跳跃思维和直线思维相结合。他们的创造完全凭自己的感觉,不会按照理性的轨迹,考虑应该怎么样,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跳跃性思维的能力正是创造力培养的条件,因为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欣赏、表演、创作是音乐实践的主要内容,在音乐的实践中就包含了创造的因素。在唱歌和演奏中,必定要融入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这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但在忽视音乐审美教育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往往用共性代替个性,用专门性的技能训练代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5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表现力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中,旋律,这个奇妙的从属于音乐特有音响的构成体,被喻为音乐之灵魂,成为音乐的基础支柱。仅仅是那么几个音符以及由此所构成的音阶形式,却变幻莫测地流动出难以数计的旋律,或令人神驰遐想,或令人陶醉迷恋,或令人引吭高歌,或令人翩翩起舞……并以其无可替代的审美魅力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学前儿童在欣赏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旋律所感动,或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或整个身躯扭动,或手足舞动,自然的天性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声势美中,尽情抒发自己的心情、舒展自己的身体。学前儿童在人人参与的音乐活动中,将自己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活动全部投射到外在的表达中,表现到集体中,从而使儿童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心理过程得到强化和激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积极地、努力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音乐欣赏使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创造性,以审美感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为动力,使幼儿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旭.音乐欣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1教学设施不足
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园主要办园方式是由乡镇、村小学主导开办的,私人个体开办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由于经费有限,多数幼儿园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开展音乐活动所需的乐器、音像资料及音响设备等,甚至一些私人幼儿园的桌椅都不符合学前儿童音乐活动时正确姿势的要求。
1.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园忽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配备专业音乐类教师的学校很少,兼任音乐教师的居多,音乐教学的能力相对较弱。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会唱几首歌,教一两个简单的幼儿舞蹈。
1.3音乐教育中缺少创造性的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过程需要创新,但教师们限于自身素质的制约,不能通过创造性地去引导学前儿童创造性地学,不能设计一套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培养。这些固定的音乐教育模式禁锢了老师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忽略了学前儿童自身所具有的音乐天性,阻碍了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2.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
2.1趣味性
学前音乐教育必须考虑幼儿活跃好动、好奇心理和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开展以活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学活动,赋予音乐教育浓厚的趣味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使幼儿获取愉悦的体验,培养幼儿多种能力。
2.2形象性
音乐语言没有明确的语义性,也没有直观可见的视觉冲击力,只能通过声音来传递情感,这使得音乐教育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前音乐教育而言,为了避免抽象性给幼儿理解音乐带来的难度,教师需要将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
2.3综合性
学前音乐教育要以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不能将音乐教育局限于单独的唱歌、跳舞、奏乐等教学活动中,而是要将这些教学活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形成歌、舞、乐的综合教学形式,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热情。
3.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3.1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儿童天真活泼,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一首好听的歌曲或者一个新的音色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儿童会对感兴趣的音乐进行模仿,然后会根据音乐的音量大小、强弱、音色进行分辨,并有意无意地去记忆。
3.2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听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力是最重要的。有些儿童唱歌唱不准,许多人认为是唱的原因,是五音不全,其实这是听觉的问题。音乐听力越强,音乐能力就越强。当然,儿童音乐听觉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儿童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最容易听辨的是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逐步过渡到音高和音色的听辨,再到对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听辨。通过长期的训练,儿童捕捉声音细微变化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3.3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审美力的发展
儿童的音乐审美基本上是处于音乐审美感知阶段,从声音的感性材料中直接获得美的感受。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还处于低级阶段,还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认识音乐。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越深,所获得的美感才能越深。由于儿童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阶段,因此,儿童的音乐审美想象主要是音乐再造想象。通过音乐形象性的表现,与生活中的事情产生联想。因此,儿童音乐教育主要应该采用欢快、雄壮、优美的音乐作品,培养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情感。
3.4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音乐创造力的发展。音乐创造不是简单的创造过程,而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过程。由于音乐呈现情感性和非具象性的特点,音乐教育十分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根据儿童音乐接受心理,儿童的音乐创造性思维主要以跳跃思维为主,跳跃思维和直线思维相结合。他们的创造完全凭自己的感觉,不会按照理性的轨迹,考虑应该怎么样,而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种跳跃性思维的能力正是创造力培养的条件,因为儿童的音乐创造力必须在音乐实践中培养,欣赏、表演、创作是音乐实践的主要内容,在音乐的实践中就包含了创造的因素。在唱歌和演奏中,必定要融入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这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途径。但在忽视音乐审美教育的学前音乐教育中,往往用共性代替个性,用专门性的技能训练代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5学前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表现力的发展
在音乐表现中,旋律,这个奇妙的从属于音乐特有音响的构成体,被喻为音乐之灵魂,成为音乐的基础支柱。仅仅是那么几个音符以及由此所构成的音阶形式,却变幻莫测地流动出难以数计的旋律,或令人神驰遐想,或令人陶醉迷恋,或令人引吭高歌,或令人翩翩起舞……并以其无可替代的审美魅力伴随着人类的社会生活。学前儿童在欣赏音乐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旋律所感动,或呈现出丰富的表情,或整个身躯扭动,或手足舞动,自然的天性使他们在音乐的旋律、声势美中,尽情抒发自己的心情、舒展自己的身体。学前儿童在人人参与的音乐活动中,将自己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活动全部投射到外在的表达中,表现到集体中,从而使儿童积极乐观活泼开朗的心理过程得到强化和激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要积极地、努力地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尽可能音乐欣赏使活动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创造性,以审美感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为动力,使幼儿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旭.音乐欣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