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 崔宝芳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小学
【正文】摘 要:随着学校的实验装备不断普及和完善,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经常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科学的奥秘。科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法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下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
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因此,我们要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
二、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应强调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小组的组建首先要体现孩子们的自主性,就要让孩子们按共同的兴趣,自主分组。但他们在组合时又往往缺乏理性思考,仅根据个人喜好来分组,有时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生“没人要”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集中指导和调整。我们做调整工作时,尽量尊重孩子们意见,并让他们明白分组是应考虑的问题。一般考虑:①小组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②各小组力量均衡,为合理分工做好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分工的开展。在分组后,小组要推荐活动小组组长并进行分工,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在方法上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技能。分工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优势互补,要尽量考虑个性差异,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对于高段年级的同学,不同的合作活动还可采用动态轮换的分工方法,这样可以保护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给每个同学平等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在做好组建和分工工作后,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小组活动氛围,它是完成合作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的小组关系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一起维护,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互相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还要及时处理合作小组内的问题与矛盾。在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成员推卸责任,或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合作活动会陷入困境,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处理。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就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会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在坚持真理的同时,认真虚心地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定能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活动小组,从而发挥出小组团结的力量,也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能为下一次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有效合作时机的选择
小组合作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在有需要和有条件时才引导学生去合作。例如:我们在三上年级《各种各样的叶》一课中,在介绍完自己带来的树叶后,引导“如果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把你们的的树叶放一起,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话音刚落,前后四个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凑到一块儿,叽叽嘎嘎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的交流中,学生甲说“我们小组共有32片树叶,来自8种不同的树。”同学乙说“我们的树叶又多又不一样,它们的颜色有黄的、绿的、红的、紫红的等好多种呢!”同学丙说“我们有四片树叶像扇子,还有9片像手掌,这种树叶数量最多了,”……在三年级上册这个刚刚起步的年级,合作活动较为简单,教师没有必要可以要求合作,只需要选择好有效的合作内容,就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并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但科学学习中的许多内容没有开展合作的必要,它们更适合于全班性的或个体学习方式。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折叠讲读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折叠指学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我们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折叠问疑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我们要善于组织孩子们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总之,我们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积极的措施更有效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它与班级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来使用,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明玄,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法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在科学课中的小组合作更有效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下体会和看法。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
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人员分工及分工标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不同进行不同的分工。善于组织活动的学生为组长;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善于表达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定期轮换主发言人,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在主发言人表达之后,如有遗漏,中心发言人可以补充。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全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是组内研讨的参与者;是小组研讨的引导者。因此,我们要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后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训练目标,使学生对一堂课的训练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并让学生自然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
二、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应强调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小组的组建首先要体现孩子们的自主性,就要让孩子们按共同的兴趣,自主分组。但他们在组合时又往往缺乏理性思考,仅根据个人喜好来分组,有时可能会出现“强强联手”和部分学生“没人要”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集中指导和调整。我们做调整工作时,尽量尊重孩子们意见,并让他们明白分组是应考虑的问题。一般考虑:①小组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②各小组力量均衡,为合理分工做好准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分工的开展。在分组后,小组要推荐活动小组组长并进行分工,这时需要我们教师在方法上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合作分工技能。分工的基本原则是遵循优势互补,要尽量考虑个性差异,让每个同学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小组合作活动做到责任到人,并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他人。此次让每个组员的价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使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对于高段年级的同学,不同的合作活动还可采用动态轮换的分工方法,这样可以保护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也保证了给每个同学平等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和谐的小组关系。在做好组建和分工工作后,还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小组活动氛围,它是完成合作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和谐的小组关系需要所有小组成员一起维护,小组内的成员要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组内交流能增进互相理解、联络感情,达到心理上的共融和默契。通过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或相互调整,使合作得以优化。通过交流,还可以提高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还要及时处理合作小组内的问题与矛盾。在合作小组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小组成员推卸责任,或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的情况,这样就会使合作活动会陷入困境,这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处理。处理这些问题时也就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会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学会在坚持真理的同时,认真虚心地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这样定能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活动小组,从而发挥出小组团结的力量,也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能为下一次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有效合作时机的选择
小组合作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选择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在有需要和有条件时才引导学生去合作。例如:我们在三上年级《各种各样的叶》一课中,在介绍完自己带来的树叶后,引导“如果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把你们的的树叶放一起,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话音刚落,前后四个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凑到一块儿,叽叽嘎嘎地讨论起来。讨论结束的交流中,学生甲说“我们小组共有32片树叶,来自8种不同的树。”同学乙说“我们的树叶又多又不一样,它们的颜色有黄的、绿的、红的、紫红的等好多种呢!”同学丙说“我们有四片树叶像扇子,还有9片像手掌,这种树叶数量最多了,”……在三年级上册这个刚刚起步的年级,合作活动较为简单,教师没有必要可以要求合作,只需要选择好有效的合作内容,就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并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但科学学习中的许多内容没有开展合作的必要,它们更适合于全班性的或个体学习方式。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折叠讲读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折叠指学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我们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折叠问疑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我们要善于组织孩子们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总之,我们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采用积极的措施更有效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将它与班级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有机得结合在一起来使用,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韩明玄,浅谈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