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利用网络资源

【作者】 马新群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新集镇韩庄小学


【正文】随着现代网络教育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计算机和校园网逐步普及,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它的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等特点,能够调动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然而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并没有得到合理运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有的课堂一节课几乎都是教师在展示课件的内容,学生没有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有的老师操作的课件只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改,便拿到课堂上用,课件看起来十分精美生动,内容却未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因此实效不大。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简要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受时空的限制,难以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而网络资源以其独具的优势,能在瞬间把古今中外的“相似”、“相关”的文章呈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和充分阅读的平台。
  1、发挥网络优势,激发阅读兴趣。多媒体制作的阅读材料,可以借助绚丽的色彩、形象的动画、生动的语言、美妙的音乐等,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课文《开国大典》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空前盛况,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表达了我国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领袖、热爱人民军队的思想感情。但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不可能感受到当年那种激动人心、欢欣鼓舞的场面。而我们教师便可利用网络资源——电影《开国大典》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主旨的基础上,播放截取的电影《开国大典》片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便会被调动起来。因为电影综合运用图像、声音、色彩、音乐、语言、情节、背景活动等能够再现当时的情景,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的情感与电影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的情感也在渐渐沟通。电影把学生带到了开国大典的情境中,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况,初步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创业之艰难、心情之兴奋、自豪。学生在课文与电影的紧密结合中参与、建构,整个课堂充盈着一种浓浓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这样,网络资源就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了最有利的因素,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阅读网站,提供阅读材料。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材料,建立有助于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网页,存放到学校的网站上,使学生可以直接找到需要阅读的素材。这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向小学生推荐书籍:(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学生推荐读物。《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向学生推荐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中外名著(儿童版)等。所以,我们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的读物,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专题阅读网站,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如学生通过专题阅读历史故事,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了解古代的经济、政治风貌等,这样就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视野。(2)结合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几篇有关人物描写的文章:《泥人张》《快手李》《守财奴》(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等。让学生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3、注重方法指导,养成阅读习惯。达尔文说过:“世界上最有用的知识莫过于学习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如同拿到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我们教给学生以下几种读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1)做读书笔记。摘录的形式可以是传统的手写摘录,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摘录在QQ空间或收藏在微信里。一、二年级应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三、四年级则以摘录优美句子、精彩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为主。日积月累,学生的知识就会越来越丰富。(2)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选择应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求来确定。假如阅读的是语言优美的文章,想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则应该采用精读法,选择重要的语句反复品读,仔细琢磨,领会实质,学习写法,积累语言;假如阅读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则应该采用略读法,只要迅速掌握文章所介绍的知识内容就可以了;假如阅读新闻报刊,则应该采用浏览法,可以选择性地阅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新闻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3)加强合作阅读。可把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阅读能力强的与阅读能力弱的相结合,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促进。
  4、展示阅读成果,享受成功喜悦。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课题组可组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展示自己课外阅读的成果,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1)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让学生在班级的QQ群里进入同学的QQ空间,或进入同学的微信空间,互相观摩同学的读书笔记,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在课堂上打开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学生观摩学习,让小作者享受成功的喜悦。(2)举行信息发布会。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感兴趣的信息制成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看并进行演讲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写作方法。(3)主题学习网站的评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后,教师可让学生开展以圆明园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全班分为“名园概貌”、“名园风光”、“名园收藏”、“名园浩劫”、“名园论坛”五个小组,通过课余的网上搜索,以小组为单位,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制成圆明园主题网页。利用局域网作为平台,分组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则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目标。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整合网络、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网络资源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我们教师要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凸显课文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现代科技含量,并设计专题研究小栏目,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纷纷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专题阅读,拓展视野。再就是能够使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观念得到更新。因为由于学习的方式多样,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学生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学习方式感到新鲜有趣、有成功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就高涨,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课后,主动阅读、合作探究的氛围更浓。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材中的好多课文,我们教师均可充分开发、利用相关资源,均可通过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画面,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源展现课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总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够突破时空界限,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各种感知,充实学生的各种表象认识。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妙利用网络资源的独特优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