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作者】 王德彬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学区中学


【正文】摘 要:美术课是传播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创设生动的美术课堂通过美术生活化教学,发展学生的视觉敏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以眼睛的观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初中美术;美育教育
  一、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美术课要“以审美为核心,育人为本,开拓思想、启迪灵魂、创造精神”。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学生,对未来的人才这种美育优势不容忽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学生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往往带有自己的感受,比较主观。我们教师不能把自己眼中观察到的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体验,读懂孩子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我们知道初中美术课是传播美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初中美术教学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的能力。试想,如果学生失去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审美观念,这种只有艺术学科才具有了优势、不可替代的优势显得薄弱无力。让学生失去了审美底线,失去了人最重要的精神内涵“美德”。传播美育标准便成了我们美术课美术教师的责任。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对美术受教育者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注重实践生活
  注重实践生活,在生活中体验美的存在。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接触社会,初步探索有关“美术”的知识,进而深化为获得搜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的方法。
  积极开发生活中各种创意性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中视觉美及心灵美的关注力与辨别能力。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知识文化的内驱力,它应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例如:课堂上有学生对重复学习构图时所表现出的不理解,我就以温故知新的学习态度去教育他。再如:有学生为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挑了很多刺儿,我就引导他如何欣赏,如何评判他人的作品,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有高品德和职业素质专业素质的个性化人才是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目标的前提。
  弹性目标的确立、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教育理念。学生对作品的评述能力,不再会停留在作品的表象,而是对作品的整体评述和自己的感受,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寻找美术存在生活中的各种形式,学生看事物的眼光变得艺术化,会变得更美好,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个性。
  所谓:“兵无定势,水无常形”,有常量必有变量,教育艺术也讲究个性,追求浪漫,在教学个性的无限空间里,在课堂生成出彩的同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是我们教学追求永恒的。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艺术家主要有:徐悲鸿《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王式廓《血衣》、董希文《开国大典》、罗中立《父亲》、关山月、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等。在美术欣赏课中,结合欣赏革命历史名画适当介绍画家的故事,介绍他们为追回国宝而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国行为,不为高官厚禄而移其志的民族精神,扎根生活、反映工农火热斗争的革命热情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等。画家徐悲鸿期待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深情和信念,抒发了自己坚持正义,热爱祖国的胸怀。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人民艺术家的敬仰和爱戴,进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结合美术史介绍外国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可以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进而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美术欣赏教学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美术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四、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家乡、爱学校教育
  1、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
  2、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着力实施美育。在长久的课内学习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单调、枯燥情绪,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活泼、求异心理,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切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这种美育活动之中,因而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美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车稳,《我的教学故事—美术教学中的美育》研修随笔,2013年04月.
  [2]木拉提·艾则孜,浅谈美术教学中的美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