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李爱明
【机构】 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地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作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何编制一套与新课标的理念相契合、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方案,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1. 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科趣味性
在许多人眼里,高中地理不过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山山水水、地球宇宙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既缺乏情感,又没有趣味性,内容单调无趣,难以触动人的灵魂。况且,很多地理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学多是缺乏创造性的应付完事,在长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所有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层面上,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落后,这造成了地理教学趣味性的严重缺乏。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特征,抓住有利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活跃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教师要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这一点不在于教学内容,而在于教师的个人表达方式和特点。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张口就让学生忍俊不禁,但他又总是能够利用自己的幽默把话题引到所传授的内容上来。其次,教师要学会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国各地的地势情况,要为学生编排歌谣便于他们记忆,许多彼此联系的知识都适合运用这个方法。最后,教师要善于发掘地理学科中的人文因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掘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而且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留意就可以找到可以结合的地方。
2. 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的情感叛逆期,他们会很敏感,很在乎教师的言行,甚至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对学生心理上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并亲近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养成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大有益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态以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挑战。
3. 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教材中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精心准备。在教法上既要把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讲透,又要辅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人“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此外,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等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挖掘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
4.多元的学案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4.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4.2教师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5.把网络带入课堂,灵活运用网络资源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观念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组织的变化。这个巨型网络系统已成为一个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样式的课堂模式、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关系、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过多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曾建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03,(6)
[4]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
1. 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提高学科趣味性
在许多人眼里,高中地理不过是一门自然学科,是山山水水、地球宇宙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既缺乏情感,又没有趣味性,内容单调无趣,难以触动人的灵魂。况且,很多地理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学多是缺乏创造性的应付完事,在长久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所有教学的重点都集中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层面上,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落后,这造成了地理教学趣味性的严重缺乏。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特征,抓住有利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利用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活跃度的方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教师要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这一点不在于教学内容,而在于教师的个人表达方式和特点。有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张口就让学生忍俊不禁,但他又总是能够利用自己的幽默把话题引到所传授的内容上来。其次,教师要学会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国各地的地势情况,要为学生编排歌谣便于他们记忆,许多彼此联系的知识都适合运用这个方法。最后,教师要善于发掘地理学科中的人文因素。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掘可利用的资源,合理地进行课堂设计,而且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要留意就可以找到可以结合的地方。
2. 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生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的情感叛逆期,他们会很敏感,很在乎教师的言行,甚至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对学生心理上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教师在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并亲近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养成积极思考,积极探索,积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也大有益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态以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挑战。
3. 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不断地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对教材中地图、示意图以及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智能,首先教师要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要精心准备。在教法上既要把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讲透,又要辅之以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人“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可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在“动”中获得知识,在“动”中培养智能。此外,在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各种图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运用地图、图像、图解等形象地概括出来,才能讲授清楚。因这些图像、图解概括性很强,又占有广阔空间,具有丰富的智力因素。所以,我们在今天强调培养学生智能的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挖掘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智能方面的潜在作用。
4.多元的学案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4.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案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都附有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表。评价主要从态度、方法、小组合作的参与及贡献、知识的理解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
4.2教师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学案上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5.把网络带入课堂,灵活运用网络资源
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观念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以及组织的变化。这个巨型网络系统已成为一个全人类都可以共享的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多样式的课堂模式、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关系、加强智能开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等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过多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根年.地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曾建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03,(6)
[4]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