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

【作者】 旺 珍

【机构】 西藏昌都市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重要学科,是一种从“教”逐渐向“学”转变的过程。从我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知,传统教学方法的使用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法替代传统方法,对师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优化,进而促使教学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
  1.开放式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针对封闭式教学而言的,以往的那种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深陷题海中的方式就是封闭式教学的典型体现,而开放式教学则是通过老式开设一个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将学习、讨论和验证等互动内容融合在一起的学习。在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跟以前一样单纯的是师生关系.而是在一个学习框架之下的“同学”关系,只不过这种同学肩负的学习任务要比其他人多一点而已。
  2.开放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基本特征,包括独立自主性、积极创造性、自觉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探究者,而不是被灌输者、被动接受者,因此开放式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2合作性原则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开放式教学顺利实施的途径之一。开放式教学注重集思广益,提倡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彼此尊重、学会表达,通过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2.3开放性原则
  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为学生张扬个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倡学生多渠道、多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求异性思维,不用标准性答案禁锢学生思维。
  2.4生活化原则
  小学数学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一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可以通过组织各项开放性教学活动,巧妙地捕捉现实生活中数学教学素材,从而让学生从所熟知的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探寻问题结论,增强主动探索的学习欲望。
  3.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3.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帮助小学生融入教学课堂的有效途径。开放式教学法通过多样化问题、导语等内容的应用,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会发生相应提升。
  3.2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之一。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并不具备这种作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式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提供不同的可能,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目的。
  4.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4.1课堂中提倡开放与自由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推动课堂教学的保证,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一直保持下去,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要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哪怕答错也不应该去批评,而是应该去鼓励学生。
  4.2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站在讲台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要求,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掘,他们也会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有多大。数学的学习需要发散性的思维,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才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数学思维。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帮助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
  4.3开放式教学法的多样化
  (1)创设开放教学情境。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实,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运用探究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契合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探究教学活动,着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探究学习中发现数学规律,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3)实行变式教学。变式教学是指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分析,从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通过采取一题多解、多题重组等方式,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新鲜感,保持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最佳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把握住新课改的精神,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力求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氛围,创建学生学习开放、民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邵素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的有效实施[J].考试周刊,2008(50)
  [2]王庆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