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肩负责任 师心永恒

【作者】 杨海涛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二中


【正文】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我从95年毕业至今一直担任班主工作,工作踏实认真,方法得当,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得到学生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重要的,从我当上班主任时间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品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是,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与可爱;我在经历着一次次痛苦和失败的同时,也在迅速地成熟。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十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面对着十几年充实的生活,我真的无怨无悔!
  一、转居高临下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认识到,班主任须从居高临下的态势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合作互助,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时,班主任要成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成为一位睿智的决策者;活动中,班主任要成为一个热情、和蔼的朋友,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助手,成为一个引路人。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心灵才相通、相近、相亲,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这样,学生心灵才更自由,思维才更活跃。
  2014年,我接任了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班上几乎个个都是不买账的主儿,为尽快走进这班少年,我努力找机会和他们交流。吃饭时,我主动与他们坐在一起,为的是在这个较轻松的时刻和他们交流。作为班主任,我让学生们自己准备一个师生交流本,每天随意写一段话,可以是今天的一个见闻,可以是一段生活的感悟,也可以是一句想对爸妈或者老师想说的话……开始的时候交流本上面也是被学生们胡乱涂鸦,但是我并不着急,不管他们写什么,我总是给与积极的回答,并以此来打开少年心扉,解开心结,鼓舞信心,激发力量。曾有学生以《努力化蛹为蝶》为题,写到蛹化蝶的艰难,我眼前一亮,于是借此作了这样的拓展:“生命的蛹一定能化为一只美丽而又充满坚强意志的蝴蝶,即便是浓云密雾也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美丽的蝴蝶,展开那耀眼的翅膀,去迎向那金色的阳光吧!坚信:年轻没有失败,只不过是重头再来,和着这曲励志高歌,不断前行!”交流本下发后,这位学生竟主动找到我说:“很享受老师这样的评语,从中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同时更定了学习的自信。”
  班主任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到在心理上信任学生,在精神上理解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经常以心换心,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一名学生,班主任这样做,我能接受吗?有了心理换位,就会对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尊重,班主任的教育才会让学生心悦诚服。
  二、转教官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闷、烦恼、困惑、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并非思想、政治、道德问题。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统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不科学的。许多专家认为,少年儿童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政治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增强,学业的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对此,班主任必须及时诊治、疏导,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 
  2014年,我班有一位同学基础较好,但由于青春期的叛逆,与家人关系一度紧张,学习由此也一落千丈,他在日记里写道:“别人都在为了前途而奋斗,我已经不用奋斗了”。在大家看来,他是“无药可救”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能不能顺利考上大学,继续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甚至对他的一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始终认为只要把他的心结打开,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我多次找他谈心,以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促动他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自己成长中遭遇的挫折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课外主动找他辅导功课,经过努力拼搏,成绩大幅度提高,同时又通过多次与家长沟通,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后这位同学顺利升入了大学。后来在教师节的祝福短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您永远是我最好的老师。谢谢您!”每每回顾这样的温情时刻,我便像拥有了整个世界。看到一个个孩子的转变,我都会感到无比欣慰。要不怎么说,学生的精彩是老师千回百转的梦?
  三、转督学督考者为生活的调节者
  人的一生在中小学学习度过了12年,这占了人平均寿命的1/6左右,不可谓短暂。而在学校,学生的绝大多数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如果这个空间呆板、单调、紧张、乏味,那这12年对学生来说每一天真是度日如年。把自己转变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内在需要,引领他们经常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互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努力调节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疲惫的身心有所放松,从中体会到少年的欢乐时光。
  这几届我接手的班级,建立必要的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后,就指导他们设立“卫生星”、“守纪星”、“文明星”、“安全星”、“创新星”等激励学生,使每个学生既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呈现“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又具有“个性张扬、百花竞放”的个性特长,同时结合不同的节日,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知荣明耻我能行”、“争创书香好班级”等主题班会,并通过小品、儿歌等形式,使学生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次深刻的洗礼,不但再次矫正了他们的不良行为,而且使班级活动开展有序,学生个体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形成了“收放自如,张驰有度”的治班方略,把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学生管理和课改理念下的治学之道有机统一起来,为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转筛选者为学生成功的激励者
  美国学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3000名中学生每5年回访一次,持续了60年。最后的结论是:在校的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将来的成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启发我们:作为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学生一时成绩不佳,而将他们从可造之材中筛出。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理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能厚此薄彼,既不能对优生、干部宠爱有加,视为班上的“明星”,也不能对“后进生”、“问题生”不闻不问,视为“包袱”。相反更应该对他们倍加关爱与呵护,以激发斗志和上进心,及早摆脱困境,迈向成功。
  尽管仍有一些班主任把自己当成一名维持班级纪律、配合科任老师抓考分的人。他们并非不想给学生的紧张学习生活来一点“调味品”,让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欢乐,而是担心会影响考分这条“命根儿”。其实,只要处理得好,二者不但不会矛盾,反而还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就是这个道理么?
  沉浸在孩子的世界,远离喧嚣,是一种幸福;用自己的思想去启迪学生的思想,更是一种幸福,也是对自我的肯定。正如奥苏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样说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我最宝贵的事业。”——我正为这简单的心愿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