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作者】 马卫卫
【机构】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开发区苘山中学
【正文】 傍晚放学的时间有点晚,我一到家就手忙脚乱的开始每天的必修课——晚饭。5岁的儿子煞有其事的在写字台旁练习写数字:1,2,3,……写到10的时候,特意拿来给我看:“妈妈,你看,我写的对不对?”“対。”我鼓励道:“我觉得你还可以写的更漂亮,去试试吧。”受到了表扬,儿子的的兴致更高了,一脸兴奋的飞快跑回写字台旁,斗志昂扬的接着写。过了一会儿,我的“作业”完成了,擦擦手去看儿子。呵,小家伙还在写呢,不过眼睛快贴在本子上了,这可不行!我着急的大声嚷了起来:“眼睛离本子的距离太近,会把眼睛累坏的,把头抬高点!”他正专心致志的写数字,我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他有点不高兴了,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但是觉得我说的对,就把头抬高了点。不一会,他的眼睛离本子又近了。“不是和你说了吗,头离本子远一点!”他又抬高一点。“还要高!”他的表情更严肃了,但是还在写着。“怎么搞的,头又低了!”如此,往复了三个回合。我越说声音越大,又不耐烦的伸出手把他的头抬高。想不到,儿子哭了起来:“妈妈欺负人!大人欺负小孩!呜呜…..”我哭笑不得,蹲下来耐心的和他解释,眼睛距离本子太近会近视的。儿子情绪上来了,笔往旁边一扔,一个劲的哭起来。哎,该怎么办呢?我无意瞥见他很喜欢的一个玩具——一把塑料制成的海盗剑,它的高度和眼睛应该距离本子的高度大体相当。于是,我就把剑竖在儿子面前,语气轻松地说:“看,大宝剑,再低头就要被宝剑砍到脑袋了!”他一听,抹抹眼泪裂开嘴就笑了,自己拿过剑,比划起眼睛离本子的高度,又一笔一划的写起来。接下来,儿子还主动的要求我竖起宝剑,检查自己书写时眼睛具体本子的高度够不够。原本很挠头的事,竟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这件事情让我反思良久:同样是要求他抬高眼睛,为什么直言不讳惹得儿子反抗哭泣,而换成“大宝剑”就能欣然接受呢?第一次我声色俱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一味的利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显得威严而有力。事实上,这种批评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儿子虽然知道自己写字姿势不对,但对于我简单粗暴的态度接受不了,所以反抗哭泣。第二次换成“大宝剑砍脑袋”,儿子觉得有趣形象,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为什么非要逆耳呢?忠言顺耳更利于行!作为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第二天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更是验证了我的想法。那天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做十道练习题,谁先做完就举手,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批改。小林做得很快,第一个举起手:“老师,我做完了!”他满怀信心的把练习本交给我,得意洋洋的瞥着其他同学。我低头一看,哎呀,错了四道题,就不加思索的打了4个红红的叉,抬头刚想说他太马虎,咦,不对劲,小林晴转多云,脸色阴沉起来。这可不好,小林这个马大哈,虽然比较粗心,但个性很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让他下不来台,这可会严重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对了,小林的书写可是非常漂亮,何不从这方面入手呢。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小林同学速度得分100分,书写得分100分,知识得分60分,总得分260分,希望你下次得到300分!”小林摸着头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来:“老师,我下次肯定不马虎,一定会得到300分!”
看来,忠言还是顺耳更利于行!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改正学生的错误,忠言虽好,但如果逆耳难听,学生听不进去,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改正自己的错误,再怎么说也无济于事;忠言顺耳,在批评学生时,包装一下自己的批评之语,多用一些诙谐、形象的语言,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他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的帮他,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尊重、得到关爱、得到温暖,更能让他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更有利于行。
这件事情让我反思良久:同样是要求他抬高眼睛,为什么直言不讳惹得儿子反抗哭泣,而换成“大宝剑”就能欣然接受呢?第一次我声色俱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一味的利用家长的权威压制孩子,显得威严而有力。事实上,这种批评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儿子虽然知道自己写字姿势不对,但对于我简单粗暴的态度接受不了,所以反抗哭泣。第二次换成“大宝剑砍脑袋”,儿子觉得有趣形象,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虽然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忠言为什么非要逆耳呢?忠言顺耳更利于行!作为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第二天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更是验证了我的想法。那天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做十道练习题,谁先做完就举手,在全班同学面前直接批改。小林做得很快,第一个举起手:“老师,我做完了!”他满怀信心的把练习本交给我,得意洋洋的瞥着其他同学。我低头一看,哎呀,错了四道题,就不加思索的打了4个红红的叉,抬头刚想说他太马虎,咦,不对劲,小林晴转多云,脸色阴沉起来。这可不好,小林这个马大哈,虽然比较粗心,但个性很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让他下不来台,这可会严重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对了,小林的书写可是非常漂亮,何不从这方面入手呢。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小林同学速度得分100分,书写得分100分,知识得分60分,总得分260分,希望你下次得到300分!”小林摸着头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来:“老师,我下次肯定不马虎,一定会得到300分!”
看来,忠言还是顺耳更利于行!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改正学生的错误,忠言虽好,但如果逆耳难听,学生听不进去,不能从内心真正认同改正自己的错误,再怎么说也无济于事;忠言顺耳,在批评学生时,包装一下自己的批评之语,多用一些诙谐、形象的语言,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怀着爱心,含着理解,心平气和地加以引导,让他感到你是在真心诚意的帮他,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尊重、得到关爱、得到温暖,更能让他自觉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更有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