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作者】 杨 超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发轮镇中心学校
【正文】一、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英语新课标提出,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及国家对农村英语教学的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在师资和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涵盖较多方面,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总结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模糊或缺失,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学习目标进行说明,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明显。有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过多重视教学目标设计,导致本人都不清楚本堂课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分不清重点,课堂教学没有系统性。多数教师对全班学生设置同一教学目标,导致英语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消化不好等问题。教学内容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经常以教材为主;没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英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要求的词汇、语法点方面,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单一,没有事先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枯燥无趣。教学方法方面,某些老教师仍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方法单一,不管学习什么英语内容,都是采用语法翻译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中无法过多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某些年轻英语教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但英语课堂中游戏活动成了主角,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长此下去,学生更多的是期待得到英语老师的物质奖励,更喜欢在英语课堂上打闹,不喜欢背单词,读课文,以为打闹游戏就是主动快乐学习的唯一方式。在这种所谓快乐的英语课堂中,尽管学生对游戏感兴趣,但仍未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方面,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仍坚持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未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问题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教师及学校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英语相关教学理念了解不足。部分老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英语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单一,仅以教材为主,英语课堂枯燥无趣。部分新教师使英语课堂游戏化,没有处理好活动与英语学习的比重分配。多数英语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会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英语教学理念,但工作几年后,便会随波逐流,放弃之前的英语教学创新之举,因家庭事务较多,中断英语理论等相关的自我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工作。第二,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持续的工作交流。教师因为需要精心准备浪费时间,害怕出丑等原因,不喜欢让其他教师过多地听自己的课。一般只有学校组织或有比赛时,教师才会互相听课,说课,导致教师之间无法相互学习,容易闭门造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英语教师对听课意义认识不够有关,与自身的意识有关。第三,学校领导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对英语教师施加压力,教师为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不惜扼杀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而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被动。教学目标仅仅以英语词汇及语句应用为主,忽视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任务。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求某事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旦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索。相反,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他们就极可能形成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妙设计导入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2、精心设计游戏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游戏教学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3、有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栩栩如生的情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学科,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这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表达。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加倍给予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激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切忌不能因他们学习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好差而差别对待他们。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把关爱、尊重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像温暖的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探索、讨论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纷纷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表面看来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仍是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组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发展,组与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
2、明确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有学生无所事事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分好组的同时,就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为他们分配适合的角色,如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选择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以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3、布置任务
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目的明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将所有问题都设计成合作学习任务,应从中提炼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分析、讨论,以得出结论。
4、及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不能控制学生的言行,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而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在学生思维受阻、讨论主题偏离正确方向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正确的思路,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得出答案。
三、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不同手段与措施让学生乐学英语、善学英语、会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随着英语新课标提出,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以及国家对农村英语教学的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在师资和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涵盖较多方面,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个方面总结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模糊或缺失,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对学习目标进行说明,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明显。有的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过多重视教学目标设计,导致本人都不清楚本堂课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分不清重点,课堂教学没有系统性。多数教师对全班学生设置同一教学目标,导致英语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同学消化不好等问题。教学内容方面,形式较为单一,经常以教材为主;没有补充贴近学生生活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英语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考试要求的词汇、语法点方面,教学内容陈旧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单一,没有事先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枯燥无趣。教学方法方面,某些老教师仍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方法单一,不管学习什么英语内容,都是采用语法翻译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中无法过多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过程;某些年轻英语教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但英语课堂中游戏活动成了主角,忽略了语言知识的学习。长此下去,学生更多的是期待得到英语老师的物质奖励,更喜欢在英语课堂上打闹,不喜欢背单词,读课文,以为打闹游戏就是主动快乐学习的唯一方式。在这种所谓快乐的英语课堂中,尽管学生对游戏感兴趣,但仍未形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方面,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仍坚持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未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即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二、问题成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教师及学校方面,具体表现在:第一,英语相关教学理念了解不足。部分老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导致英语教学内容过于呆板单一,仅以教材为主,英语课堂枯燥无趣。部分新教师使英语课堂游戏化,没有处理好活动与英语学习的比重分配。多数英语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会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英语教学理念,但工作几年后,便会随波逐流,放弃之前的英语教学创新之举,因家庭事务较多,中断英语理论等相关的自我理论知识学习和提升工作。第二,小学英语教师缺乏持续的工作交流。教师因为需要精心准备浪费时间,害怕出丑等原因,不喜欢让其他教师过多地听自己的课。一般只有学校组织或有比赛时,教师才会互相听课,说课,导致教师之间无法相互学习,容易闭门造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与英语教师对听课意义认识不够有关,与自身的意识有关。第三,学校领导过于重视学生成绩,对英语教师施加压力,教师为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不惜扼杀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而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被动。教学目标仅仅以英语词汇及语句应用为主,忽视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任务。
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求某事物的积极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旦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索。相反,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他们就极可能形成散漫的学习态度,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巧妙设计导入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2、精心设计游戏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游戏教学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3、有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栩栩如生的情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这不仅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所教授的学科,还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教学。这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积极努力。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表达。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处处体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加倍给予关注,了解和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善于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同时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以激励为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加倍努力去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人格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切忌不能因他们学习的好坏、家庭条件的好差而差别对待他们。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把关爱、尊重带进课堂,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像温暖的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探索、讨论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纷纷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内涵,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表面看来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仍是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小组合作学习呢?
1、合理分组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为了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有所发展,组与组之间能够公平竞争,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这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
2、明确职责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有学生无所事事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分好组的同时,就应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为他们分配适合的角色,如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选择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以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促使学生共同发展。
3、布置任务
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目的明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将所有问题都设计成合作学习任务,应从中提炼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让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分析、讨论,以得出结论。
4、及时点拨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不能控制学生的言行,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而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在学生思维受阻、讨论主题偏离正确方向时,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正确的思路,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得出答案。
三、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不同手段与措施让学生乐学英语、善学英语、会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