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做题技巧
【作者】 崔淑芳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正文】古诗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题,是高考的一个重点。仔细分析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古典诗词考题的设计,着眼于“阅读”的整个过程,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认读理解层次,二是分析综合层次,三是鉴赏评价层次。可见,读懂古典诗词的基本意思,在古典诗词鉴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介绍如下几种方法。
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其实,诗歌的标题可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对诗歌进行归类,让学生建立类型意识。并借助同类诗歌的共性去体会具体诗歌所表现的特定的情感,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
例如: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越中览古》(李白)、《咏怀古迹》(杜甫)。此类诗歌往往以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题材,或抒发诗人对世事巨变、物是人非、国家兴亡的慨叹,或总结经验、告诫统治者吸取教训,或讴歌历史人物,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多采用借古讽今、对比等手法。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典诗词一般都会抒情,抒情又会借助景物,而景物又有冷暖色调之分,所以把握冷暖色调来体悟其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冷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暖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欢快的。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我们通过其中的“渚清”“沙白”“落木萧萧”等词语能很明显感受到贯穿全诗的“冷”色调,进而就能感悟到这首诗是表达悲伤之情的。结合诗歌中“作客、多病、独、霜鬓、潦倒”,就能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抒发的是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三、从诗词中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四、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五、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各种注释的作用一般有这样五个方面。一是明体裁,二是明意思,三是明意图,四是明情感,五是明手法。有些词句的注释直接告诉读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离骚》(人教版语文必修2)中对“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的注释为“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这里就指明了诗文用了比喻的手法。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知人论世,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作品中的诗眼入手
古诗词的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传达尽量多的内容,即要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解读诗歌时必须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比如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句
星垂平野阔的”垂”及月涌大江流的“涌”便可知道杜甫的用心炼字.”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而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的经典之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借景间接抒情来表达孤独的心境。前人对其的评价是“等闲星月,着一‘涌'字便觉不同。”
八、从诗词中的意象入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一、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其实,诗歌的标题可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对诗歌进行归类,让学生建立类型意识。并借助同类诗歌的共性去体会具体诗歌所表现的特定的情感,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从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诗歌。
例如: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越中览古》(李白)、《咏怀古迹》(杜甫)。此类诗歌往往以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为题材,或抒发诗人对世事巨变、物是人非、国家兴亡的慨叹,或总结经验、告诫统治者吸取教训,或讴歌历史人物,表达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多采用借古讽今、对比等手法。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典诗词一般都会抒情,抒情又会借助景物,而景物又有冷暖色调之分,所以把握冷暖色调来体悟其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冷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悲伤的,暖色调为主的诗歌的情感是欢快的。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我们通过其中的“渚清”“沙白”“落木萧萧”等词语能很明显感受到贯穿全诗的“冷”色调,进而就能感悟到这首诗是表达悲伤之情的。结合诗歌中“作客、多病、独、霜鬓、潦倒”,就能很自然地感悟到作者抒发的是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悲伤之情。
三、从诗词中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一语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四、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五、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各种注释的作用一般有这样五个方面。一是明体裁,二是明意思,三是明意图,四是明情感,五是明手法。有些词句的注释直接告诉读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离骚》(人教版语文必修2)中对“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的注释为“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这里就指明了诗文用了比喻的手法。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知人论世,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作品中的诗眼入手
古诗词的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就是要用最少的文字传达尽量多的内容,即要达到一字传神,这就要求我们解读诗歌时必须准确把握和分析诗眼。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比如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句
星垂平野阔的”垂”及月涌大江流的“涌”便可知道杜甫的用心炼字.”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而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的经典之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还借景间接抒情来表达孤独的心境。前人对其的评价是“等闲星月,着一‘涌'字便觉不同。”
八、从诗词中的意象入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