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情 智慧 高效——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孙 晶

【机构】 山东省威海市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科技已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高科技,与传统课堂相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加之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而电子书包可以很好地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大大提高自主学习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子书包;思维发展;动手操作;探索
【正文】
  作为电子书包实验班的老师,点点滴滴只是在摸索中总结和提升,下面就以电子书包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我们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一、开发电子书包,助力生本课堂。
  1、优化导入,启迪思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无论在人的发展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触发人们的好奇心并对此引起关注,促使人们去探索、去认识,从而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热爱生活。就数学教学而言,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如在执教《重叠问题》时,在课前小游戏环节,我设计了孩子们喜欢的脑筋急转弯游戏:“两对父子一起去看电影,可能会买几张票?” 这一环节学生运用PAD的调查功能作答,教师能迅速准确的得到学生做答情况,如选A 3张的27人、选B 4张的19人。调查功能的运用,既让孩子感受到脑筋急转弯的快速答题乐趣,又让老师第一时间内全面了解学生对生活中重叠现象的认知情况,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学生自主探究,体现知识建构,有效提升课堂参与率。
  自主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能力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究知识的建构者。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总是跟着老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的去学习,没有自主性,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则是积极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重叠问题》一课中,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要求“四一班一共派几名同学参加比赛?”用过去方法是行不通的,于是研究重叠问题成了源自学生内心学习的需求。我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摆名牌游戏,这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学生摆名牌。要求是让人一眼能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同学及重复参加的同学,看谁摆得最清楚。这里充分用到了PAD动画功能的优势,孩子可以根据上面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想法拖动中间的名牌到两个小队,操作活动非常有兴趣。在摆的过程中学生却发现重复参加的同学只有一张名牌,像这样如果摆到漫画队,辩论队人就少了。有了这样的矛盾,学生会主动地思考,发现像这样把重复参加的2人摆在中间,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教师要准备大量的学具,学生操作较混乱,且时间较长,这里电子书包动画功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些繁琐的问题,做到了人人参与灵活高效,操作活动充满乐趣。第二个层次是借用摆好的名牌思考,怎样就能一眼看清楚哪些同学是参加漫画的,辩论的,哪些是既参加漫画又参加辩论的?学生交流发现,用圈一圈的方法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这时我将图片推送,学生在PAD上自主圈画,完成作品。电子书包的编辑功能,让学生动手圈画,经历集合从实物阶段向符号阶段的抽象过程,充足的独立思考、自主尝试、交流评价的空间,成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利用电子书包,打造高效课堂。
  1、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念课、计算课、解决问题课与空间图形课,而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的起始课,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必然是数学概念。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而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轻过程,重结果,学生没有理解概念的真正涵义,一旦遇到实际应用的时候就感到一片茫然,造成学习效率不高,正确率不高。而利用电子书包,能直观形象的去呈现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及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研讨,从而加深对概念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年月日》的概念知识教学中,在课前老师制作年月日是如何形成和闰年是如何出现的微视频,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观看学习,对年月日及闰年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完成相关题目时就会有理可依;在《图形的周长》概念起始课中,利用电子书包观看400米跑步比赛的视频,初步感知周长的定义。再利用电子书包中的白板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再次感知周长的定义,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










  2、 在知识巩固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练习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了解学生课堂练习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出题程序,在练习或复习课上,循序渐进地增加题目的难度,实现分层教学。老师在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完成练习的同时,可以及时通过电子书包的信息反馈,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练习课或复习课的习题内容。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完成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三 加强课堂管理,共享优质资源,搭建沟通平台。       
  1、利用电子书包,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课后,学生会利用PAD继续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或将自己的学习发现、学习困惑及时发布在班级优课平台中。电子书包系统会及时地将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有针对性开展工作,督促家长关注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电子书包,实现学习资料共享。学习资料的分享与交流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利用电子书包系统将积累的学习资料、错题集锦、数学日记、思维导图等都可以发送到班级优课平台中;老师也可以将整理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的梳理、总结的公式等利用电子书包系统推送到每个孩子手中,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听数学、看数学,而更多的是做数学、玩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课堂上,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喜欢的探究形式,才能使原本平淡的课堂闪耀灵动的光彩,使数学学习更加真实有效。电子书包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或许,我的电子书包课堂距离“好课”还差很远,但我会不断努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电子书包课堂上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