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

【作者】 才项多杰

【机构】 青海省同德县宗日寄宿制小学

【摘要】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并进行巩固,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一直都是低年级语文老师们苦苦探索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动口说说,动手、动脚比划比划,再拼一拼,从而达到有效识字的目的。而我不揣浅陋来谈谈利用自制生字卡片识字和做动作识字两种方法,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兴趣;做动作识字;自制生字卡片识字
【正文】
  一、做动作识字
  做动作识字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先读字音,试说字义,不会说出字义的试口头组词或扩词;第二步: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组词,如组的词语是动词则要求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帮助理解词义;第三步:试用所组的词各说一句完整的话。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不但认清了字形,加深了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节时省力。而且在识字中切身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也使“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语境中识字”这一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例如,在学习“立、弯、圆、扁、眨”等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字义,再做做动作,要是遇到有些字的意思说不出来就让他们通过做做动作来帮助理解。又如在学习“抓、捏、捧、打、拔、拉、抬、扎、”等字时我先让学生动口说说字义,再通过做做动作来进一步理解,最后总结出这些字的意思都和手的动作有关,所以它们都带有提手旁。学生最容易把“抓”字右边写成“瓜”字。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伸出小手做做抓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在抓的时候要用手的什么部位?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说:“要用手指头即‘爪子’来抓。最后指导学生总结出“抓”字的构字方法是:“抓”和手的动作有关,所以有个“扌”,“抓”必须要用“爪子”抓紧,所以右边有个“爪”字而不是“瓜”字,通过做这样一做的动作,学生牢牢记住了“抓”字的字形。又如在教“跳、跑、蹦、踏、跟、趴、躁、踮”等字时,我也先让学生一边试说字义,一边做动作来理解字义,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出这些字的意思都和脚的动作有关,所以这些字都带有足字旁。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脚,使原本枯燥的识字教学充满了情趣,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教学效果明显。这种识字方法在低年级倍受欢迎。
  二、自制生字卡片识字
  现成的识字卡片是别人制作的结果,学生不能体会到“制作卡片”这一快乐的过程。而自制生字卡片就能弥补这个不足。学生通过自制生字卡片,亲历制作卡片的全过程,切身体验制作生字卡片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发散思维等能力也得到极好的锻炼和发展。而且这一种方法能把学生的无意识字和有意识字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情绪非常高涨,识字效果很好。不过“自制生字卡片识字”这一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才能实施,所以这种方法建议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使用。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做生字卡片 
  让学生在家把卡纸、稍硬一点的彩纸或者挂历纸剪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如心型、花瓣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等,这些图形的大小要适中。然后让父母用彩色笔在图形上书写规范的汉字,也可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写,假如书写不规范,那字卡的美观就大打折扣。如果用的是白纸,为了使字卡更直观,更抢眼,也可以用彩色笔在卡片的四周添加一些简单的花边或底纹,自制生字卡片就做好了。做好了自制生字卡片,不但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事实上,而且学生在自制卡片的过程中,对要认的生字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二)读生字卡 找生字卡
  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制的卡片进行玩中识字。这个环节学生特别感兴趣。老师每读一个生字,学生就在自制的字卡中迅速找到这个字,举起来读一遍再组个词,比赛谁找得快,读得准。学生们争先恐后、津津有味地寻找着、快乐着,有的学生为了让小伙伴佩服他找字卡速度最快,在制作字卡时就提前把字卡学会了一部分。教师要注重导学功能。对于生字,在备课时就要从字的音、形、意上明确任务,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梳理,加工整合,明白有的字重在读音,有的字侧重字形,有的字则注重字义。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老师就要带着读。学生容易混淆的字老师要提醒,而对于字义较难理解的字可以让学生多组组词、多口头造句,有的通过做动作等方式来帮助理解。
  (三)拼字卡赏字卡
  学生手拿卡片,老师读一个生字,学生迅速找到这个字进行口头组词,再把这个生字卡片按自己喜欢的造型摆在书桌上。这一环节让学生乐此不疲。当老师把这节课要认的生字读完的瞬间,也随之诞生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有的用字卡拼成“一朵花,”有的用字卡拼成 “积木”、 “金字塔”。更有趣的是有些同学还用字卡拼成新的字和词,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汉字这一个个小精灵的形体美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此时此刻学生们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老师欣赏到的是一幅幅特别的“画。”
  (四)整理字卡 制作“字卡饰品”
  课后,让学生把在课堂上用过的字卡进行有目的地积累,并整理为两类字卡。一类是自己觉得做得很美的字卡,另一类是自己觉得容易“回生”的字卡。在这两类字卡上打孔后用钥匙扣穿好。这样,一个很有创意的字卡小饰品就诞生了。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把“字卡饰品”悬挂在卧室、书房,好多学生喜欢把它挂在书包上陪着自己上学呢!学生在课间不时地翻翻、看看、读读并互相欣赏、评价,不但使容易“回生”的生字得到有效的巩固,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自制生字卡识字这一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自制卡片、读一读字音,组一组词、动脑想要拼成什么,怎么拼,说一说自己拼的“作品”、制作“字卡饰品”等几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也让识字、学词,说话等环节自然地衔接了起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