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索
【作者】 李清兰
【机构】 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学校
【正文】作业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学习活动,是为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然而在数学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必须打破以往只供学生模仿到逐步扼杀学生创造性的练习。因此,在设计作业中必须潜心设计适时、适量、适度的开放性练习,这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如何在新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呢?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一定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数学的内容心脏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索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作业设计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有差异性,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不大相同。所以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四、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的成功者
能地体现“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这一数学教育思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A (1)5.4×72+5.4×28 (2)(1.25+2.5)×4
B (1)5.4×99+5.4 (2)7.5×10.1
C (1)7.4×5.6+7.4×5.4-7.4 (2)8.4×7.2+0.84×28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像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像力。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收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一、设计童趣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如教学“分一分”后,让学生回家后,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给它们分一分类,看一看有几种分法,并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这种作业方式一定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最开心的作业。
二、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数学的内容心脏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一些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的用水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索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作业设计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有差异性,解决问题的水平也不大相同。所以设计作业时,不但要使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且要为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
四、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的成功者
能地体现“人人掌握数学”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这一数学教育思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发展练习三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A (1)5.4×72+5.4×28 (2)(1.25+2.5)×4
B (1)5.4×99+5.4 (2)7.5×10.1
C (1)7.4×5.6+7.4×5.4-7.4 (2)8.4×7.2+0.84×28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在作业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六、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像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像力。现实生活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比较复杂的,信息不完备的现实情境之中,它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作业成绩,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当然,数学作业的设计除以上情形外,还有很多的类型,如准备性作业,资料收集,延伸阅读,现场考察等。同时这些类型的作业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包蕴的,只有善于布置课外作业,才能使课内、课外融为一个整体,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