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徐继香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中心小学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任务和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学习指导方式,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启发式教学,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研究数学教育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加以详谈。【关键词】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数学教学
【正文】
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数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呢?怎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呢?这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任何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启发式教学研究,启发式教学研究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去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已经进入到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中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积极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运用直观启发,启迪思维
思维是学生大脑皮层的运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缺乏对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多动中,教师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文字、声音、图画、动画等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多的信息,便于学生很好的接受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启发,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通过多种感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效果。运用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平常教学手段说不清楚的问题,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更简单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师讲授“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为了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采用多媒体:(1)用投影仪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两个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2)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粉笔盒、文具盒、工具箱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从而概括出来什么物体的体积,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了答疑解难的效果(3)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计量粉笔盒体积过程,通过一个“动态”闪烁,显示物体体积的大小,让学生更加生动的理解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了,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广泛的,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思维活跃,学生此时此刻才真正进入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知识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应用。
二、启发式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人的学习,就其心理活动来说,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学生而言,虽然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但也决不是消极、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主体。马克思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积极的感情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启发时,应抓住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这一有利时机。愤者,激愤激情也,悱是想说而不知怎样说,也就是“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能而未能”。在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时,只有在这时启发的效果才最佳。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两个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样的梯形,请学生目测哪个梯形的面积大?
学生甲:“图1大,图1高些看起来大。”
学生乙:“图2大,图2底长看起来大。”
学生丙:“一样大,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发现一样大。
学生丁:“要能先求出梯形的面积就好比较大小了。”……
学生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当注意力集中后,我立即发问:“梯形的面积怎么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调动他原有的知识去探究这种情境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结果想出了七、八种方法来比较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特别是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想出的计算办法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主动学习的方法上,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很快置身于这种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启发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光要看教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要看能否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和新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提出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出示几个自然数:1、2、3、4、6、9、10、14、25,问学生看到这些数你们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多位数?”以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当学生提完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解决。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然然后把你们组成的最简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再根据它们得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它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与这个分数的分母有关,那么怎样的分母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这样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这样做,才能效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坚持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才算得上是真正实施了启发式的课堂教学。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探索留足了空间,使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地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小学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学习发现困难,克服困难,去积极的探索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龙朝阳.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9月第3卷第3期.
[2]许爱霞.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J].大朗一中.2010年2月第7期.
[3]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4期.
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数学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那么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呢?怎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呢?这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任何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启发式教学研究,启发式教学研究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去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已经进入到小学数学教育的课堂中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要积极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
一、运用直观启发,启迪思维
思维是学生大脑皮层的运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缺乏对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多动中,教师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文字、声音、图画、动画等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多的信息,便于学生很好的接受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直观启发,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通过多种感官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有关信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效果。运用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平常教学手段说不清楚的问题,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更简单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达到深化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师讲授“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为了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采用多媒体:(1)用投影仪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两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不同,说明两个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2)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粉笔盒、文具盒、工具箱等,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从而概括出来什么物体的体积,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了答疑解难的效果(3)在教学“体积单位”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计量粉笔盒体积过程,通过一个“动态”闪烁,显示物体体积的大小,让学生更加生动的理解了体积单位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了,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广泛的,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思维活跃,学生此时此刻才真正进入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使知识从理论上升为实践应用。
二、启发式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人的学习,就其心理活动来说,是一个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学生而言,虽然离不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但也决不是消极、被动的去接受知识,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的主体。马克思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积极的感情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启发时,应抓住学生进入“愤”、“悱”的心理状态这一有利时机。愤者,激愤激情也,悱是想说而不知怎样说,也就是“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能而未能”。在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紧张而又活泼的境界时,只有在这时启发的效果才最佳。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先出示两个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样的梯形,请学生目测哪个梯形的面积大?
学生甲:“图1大,图1高些看起来大。”
学生乙:“图2大,图2底长看起来大。”
学生丙:“一样大,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发现一样大。
学生丁:“要能先求出梯形的面积就好比较大小了。”……
学生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当注意力集中后,我立即发问:“梯形的面积怎么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调动他原有的知识去探究这种情境中存在的数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结果想出了七、八种方法来比较这两个梯形的面积,特别是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想出的计算办法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情境,而且提出的问题还要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主动学习的方法上,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有的放矢,很快置身于这种问题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启发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堂课效率的高低,不光要看教师能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还要看能否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即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和新知识的“发现者”。因此,教师必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规律,提出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我先出示几个自然数:1、2、3、4、6、9、10、14、25,问学生看到这些数你们想提什么问题?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多位数?”以有的同学说:“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当学生提完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4人一组)进行解决。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最简分数;然然后把你们组成的最简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再根据它们得数的特点进行分类。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它与什么有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与这个分数的分母有关,那么怎样的分母才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这样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这样做,才能效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启发式教学是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坚持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才算得上是真正实施了启发式的课堂教学。
四、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下面试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为学生的探索留足了空间,使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地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合理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小学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学习发现困难,克服困难,去积极的探索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龙朝阳.启发式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9月第3卷第3期.
[2]许爱霞.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J].大朗一中.2010年2月第7期.
[3]钟祖荣.启发式教学的特征及实施要领[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4期.